close

nssn-01

潛艇將繼續在現代海戰中發揮強勁作用

新浪網 2015-06-26 (邰豐順) 圖片連結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新『戰列艦』:潛艇即將過時?」之後,各大網站紛紛將其解讀為:隨技術的發展,潛艇似乎有可能退出水下突擊舞台。

筆者認為,從潛艇的歷史與未來發展趨勢來看,這是個十足的偽命題。

從歷史上來看:

nuclear-submarine-10

人類最早構思潛艇這一概念,可追溯到15-16世紀的達·芬奇。他首先將潛艇的構思定義為「可在水下航行的船」。隨後,人類依靠工業革命中取得的諸如蒸汽發動機,蓄電池,內燃機,魚雷等一系列當時最新的技術,運用到潛艇中來。使得潛艇在大洋中生存的時間(自持力),水面的行駛範圍(續航力),攻擊目​​標的距離(魚雷射程)——更長,更廣,更遠。圖片連結

至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潛艇已採用雙層殼體,排水量為數百噸,使用柴油機-電動機雙推進系統,水面航速約10~15節(1節≈1.852千米/公里),水下航速6~8節,續航力大大提高;依靠火砲、水雷和魚雷給對方水面艦隻以打擊。

lagarto_submarine_hi-res

二戰中,潛​​艇技戰術性能有了更大改進。排水量增加到2000餘噸,最大下潛深度達200公尺,水下最大航速7~10 節,水面航速16~20節,續航力1萬余海裡,最大自持力2個月,裝有6~10個魚雷發射管,可攜帶20餘枚魚雷。到二戰後期,潛艇裝備雷達偵察儀,自導魚雷和能使柴油機水下工作的通氣管等。整個二戰期間,潛艇共擊沉運輸船5000多艘(2000多萬噸),大、中型水面艦艇300餘艘。圖片連結

http://3.bp.blogspot.com/-o4HNO6Hfz9g/TqpxsiWo21I/AAAAAAAABKc/8yMKI0n9ZGw/s1600/Launch+for+Russia%27s+intercontinental+ballistic+missile+Bulava.jpg

二戰後,核動力和原子武器的發展使得核動力技術及戰略導彈和其水下發射技術也被運用到潛艇。此後,美,俄,英、法和中國也相繼建成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艇和核動力攻擊潛艇。

上世紀80年代,核動力潛艇排水量已增大到2.6萬餘噸,裝備有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制導魚雷、潛射反艦導彈、潛射反潛導彈等武器,水下航速20~42節,下潛深度300~900公尺,續航力、隱蔽性、機動性和突擊威力大為提高。

P-3C_VP-8_over_Victor_class_sub_off_Hammamet_1985

就在潛艇的作用逐漸被世人所了解時,反潛手段也在逐步發展。它的對手逐漸從水面反潛艦隻發展到空中的反潛飛機,探測手段從艦載主/被動聲吶發展到吊放式聲納或聲納浮標、磁力探測儀、海底探測器等設備,反潛武器也已經從水雷和無制導的深水炸彈發展到智能化的反潛魚雷,反潛導彈等,這些反潛手段大大增強對潛艇的探測​​能力和打擊手段。圖片連結

然而,即便如此,筆者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潛艇通過逐步的自我完善將繼續在現代海戰中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潛艇作為唯一的水下突擊力量,目前還沒有哪種技術兵器可以替代。

http://www.submariner.org/thepno95/Pictures/Navy%20pics/Mighty%20MICHIGAN/ASDS/ASDS-SSGN-0116edit.jpg

潛艇在利用搭載的武器攻擊對方水面目標、水下目標和岸上高價值目標,以及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護特種部隊滲透行動、執行核威懾任務都有著很高的隱蔽性和突然性,不可能像戰列艦那樣退出歷史的舞台(戰列艦因其打擊能力被飛機替代,尤其在面對飛機攻擊時不堪一擊,最終只能被淘汰)。圖片連結

其次,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無論是功能還是作戰模式,潛艇將逐步自我完善。

PUB_SSGN_Ohio_Class_Poster_lg

從歷史上來看,潛艇作為一型獨特的作戰裝備,只會隨著對手的探測和打擊能力變化而提高自己的隱蔽性和發動打擊的突然性;並且隨著軍事鬥爭手段的多樣化,潛艇更多的作戰功能和打擊方式將出現在我們面前,潛艇的種類和作戰樣式都將越來越多。圖片連結

最後,地球表面積的71%是由海洋組成,無論以計算機為主導的海底探測能力多麼的強大,都不可能做到100%的全覆蓋。

並且,目前水下探測能力也無法做到「海底透明」的程度,因此,潛艇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發揮強大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烏龍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