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a00_p_01_03

台灣發展國防經濟正當其時 

2015年09月26日 蘇紫雲 淡江大學整戰中心執行長 圖片連結

國軍軍官自費購買單兵裝備引發爭議,凸顯國軍裝備投資只著重有形的武器系統,長期忽視個人裝備的問題。實際上,這涉及兩個主要議題,首先應將個人裝備視為軍隊士氣的基礎,其次則是國防預算能否將裝備需求轉為增殖型的「國防經濟」。

20150421-104645_U714_M54311_47d3

先個人裝備向來被軍事先進國家視為維持、鼓舞士氣的重要基礎,包含服裝、鞋具、槍背帶、人體工學背包、乃至口糧等「軟裝備」,雖不如高科技武器眩目,卻是部 隊戰力的最核心。最著名例子就是台灣人熱愛的腸胃名藥「征露丸」,日俄戰爭時日本陸軍深受「氣病」所苦,當時醫學對維他命尚未了解,以為是細菌感染引起因 此研發「征露丸」卻治療失敗,後來學習日本海軍定時享用「咖哩飯」藉由補充胡蘿蔔才擺氣病的累,恢復部隊戰力擊潰俄軍。

Hires_080217-F-3873G-169-1-_-_Copy

現代戰爭仍本於此精神,阿富汗戰爭時基於土製爆裂物的戰場特性,為了保護士兵「命根子」美軍對戰區部隊配發「抗彈護襠」、英軍配發「抗彈」。威為女兵研發專用運動衣,以避免防彈背心下子彈,衣鋼圈卻刺傷人體。

OB-XW410_0617ca_J_20130617153507

英國海軍為盥洗不便的潛艦官兵配發抗菌衣,以減少體臭避免影響士氣。法國野戰口糧更被譽為口糧界的法國美食。美國海軍換發迷彩操作服,目的竟然是迷彩服耐可減少洗衣次數,等同減少艦艇燃料用於海水淡化的消耗,以提高戰備續航力並貫徹美國防部「減少CO2排放」的政策。這些實例在在明先進國家軍隊的文化,將人力視為戰力的核心,維士氣不是呼口號,而是盡可能讓作戰人員減少心理、體力的負擔。

d373792

同時,表面上「微不足道」的個人裝備,多的是台灣業強項,也給「國防自主」以及經濟發展打開了新的可能。台灣還停留在「國防工業」的認知,但主要國家已由 「國防經濟學」的角度思考,甚至結合綠能發展,將其定位為「國防能源」,以國防需求協助業轉型及經濟發展。

EF2000-TYPHOON5

經典例子就是歐盟共同研發的「颱風」戰機,研發 生的總成本達540億歐元,但相較於外購美製F15/F18戰機,歐盟自製戰機生的經濟效益,直接節省軍購外匯450億歐元,創造外銷95億歐元、科技勞工技術升級,轉用於其他市場也創造出80億歐元。間接效益則是給歐盟國家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同時除了主製造商外,也額外支400家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與科技勞工後續又將戰機科技轉用於電子業、電動車以及客機巨無霸的A380

size0

而「國防能源」經濟的創造,則以美軍最為積極,將能源視為大戰略,重點除改善軍用系統的效能,並大幅開放軍用建築、土地設立太陽光板,甚至推動「淨能源零消耗」政策,其目的不僅環保減排,更結合美國再生能源業的發展,也有助於減少美軍年消耗的燃油預算,可一魚三吃。

c033103

回到台灣本身,國防預算與經濟發展一樣掉入縮減成本的陷,不敢投資就失去更多的回收機會。例如參考前述美軍做法,國軍標準連隊的營舍屋頂平均為700平方公尺,約可鋪設60kw的太陽能板,經濟部、地方政府、國防部若能連動,看似不相關的部門便可創造「國防綠能業」,且能滿足各部門職能所需。事實上,我國除潛艦、高教機等大型裝備採購外,更有高科技紡織業、先進的再生能源與光電業、消費3C品等,若能系統性與國防需求整合,不僅可快速改善國軍基礎設施與個人裝備,且能帶動更多類型的廠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烏龍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