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_12431585_1

海軍抗戰時的悲壯史實 1比24的戰爭

2015年08月21日 中時報  劉屏 上圖: 輕巡洋艦「甯海」圖片連結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國防部海軍司令部出版巨冊史實《海軍抗戰期間作戰經過彙編》,以大量圖表、照片、文獻,完整記述海軍在1比24的絕對劣勢下,犧牲全軍,但實現了國家戰略,悲壯不已。

這本書採中英文對照,俾便國際了解國軍海軍在抗戰時的貢獻。書中指出,抗戰伊始,國軍海軍艦艇為59艘,總計5萬餘噸

42-009  
  日本侵華時期出雲號停泊在上海市黃浦江上。圖片連結

日軍則為265艘,總計121萬噸, 居全球第3位。國軍與日軍戰力比約為1:24。抗戰勝利時,國軍艦艇留存僅10艘,計5,782噸,占原有噸數不及11%。其餘艦艇,34艘為作戰損 失,15艘坐沉於港口及航道,以阻絕日軍行動。

20150821000699

封面是輕巡洋艦「甯海」圖片。這艘軍艦在民國20(1931)年完工,排水量2,498噸。民國26年8月22日起,在江陰血戰日機70餘架次的猛攻,聯合「平海」、「逸仙」、「應瑞」諸艦以艦上火力予以還擊,前後擊落日機7架,終因寡不敵眾,在9月23 日遭日軍擊燬。(劉屏攝)

20150623113245997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1910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訂購,1912年6月建成下水。 1913年加入中國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它是以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代名艦。 1938年10月,在“武漢會戰”中於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日軍於8月13日在上海挑起戰火,並且出動了航空母艦。這場戰役之前,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已密令海軍及時封鎖長江,阻敵速攻,俾使政 府有較多時間把東海各省慘淡經營的珍貴人力、物力遷至西部大後方,奠定持久抗戰的基礎。在這個策略下,海軍實力全部投入長江防務,犧牲殆盡,包括「中山 艦」艦長薩師俊英勇殉國,與艦共亡。待無艦艇可用時,海軍改以水雷戰繼續與敵搏鬥,日軍隨軍記者所著《長江—皇軍之盲腸》說明了國軍海軍的戰功。圖片連結

2011080921232105212223

書中有蔣委員長在9月給海軍部長陳紹寬的手令,「海圻、海琛、海容等凡年在四十以上之大船,須將其砲卸下,準備沉沒堵塞長江各段之用。如三日內卸拆不及,則 連砲沉塞亦可。務如期辦到,以示我海軍犧牲之精神」。蔣後來另有訓令致陳紹寬,稱許海軍官兵不但籌畫江防,拱衛京畿,且「拆除艦礮,鞏固江岸防務,此種破 釜沉舟之決心,殊為可貴」。訓令並說,「近來江陰附近敵機,肆行轟炸,致傷亡我海軍將士多名,尤所軫念」。圖片連結

20150821000734

抗戰中期,蔣委員長有謂,「海軍利用砲隊和布雷,遲滯日軍的長江行動,國軍沒有任何一種武器裝備可以發揮同樣的效果」。(劉屏攝)

書中舉出證據,顯示日寇當時冀圖分化。一封日本第3艦隊在蘆溝橋事變後致我國海軍部的信函,謂「中日兩國永遠和親」,希望我國海軍採取不作為云云。當然海軍沒有中計。

有關作戰經過,書中不但列出海軍的報告,也列出日軍報告,以求客觀、公允。

20150821000029

歷來有關南京受降典禮,照片說明多謂日方呈遞降書的是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其實降書上的簽名人、用印固然是岡村,但呈遞降書給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是派遣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並非岡村。海軍這本史冊正確的記述了這段史實。(劉屏攝)

國 防部副部長、前海軍司令陳永康在書中指出,海軍布雷「沿江沼澤晝伏夜出,或雇用小舟划渡,更需潛入日軍佔領區,始有威脅效果,堪稱九死一生」。全程看似無 輝煌戰果,但善用「沉船」、「要塞」、「砲隊」及布雷」諸般手段,遲滯日軍攻勢,鸁得國家以空軍換取時間之實。故「綜觀海軍抗戰史,實係以犧牲全軍換取家 戰略之遂行」。

前參謀總長、前海軍總司令劉和謙在書中亦指出,受限於現實,當時海軍是以最原始的方法執行任務:人力運雷、木 筏載雷、官兵入水布雷,「凡此艱巨作為,皆非今人所可想像」。可惜「烽火奔逐之際,珍藏史檔率多散軼無蹤,年淵事遠,空白難填」。如今有了這本史冊敘述海 軍官兵可歌可泣、亦悲亦壯的事蹟與「但見一義,捨身報國」的情操,讓海軍先烈的貢獻與中華歷史共垂不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烏龍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