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拒絕改變Su-35外觀 陸採購陷入瓶頸
記者呂烱昌/綜合報導 2014年 05月 21日 22:15
俄羅斯總統蒲亭在5月20與21日訪問大陸。蒲亭訪問行程中,最引人關注為出售武器給大陸,但是俄羅斯媒體報導,由於俄羅斯拒絕修改Su-35戰機的外型,因此使得採購陷入瓶頸。
根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報導,大陸在2011年底開始就採購24架Su-35戰機與俄羅斯展開磋商,大陸提出希望俄羅斯能改修改戰機外觀的要求,但是俄方僅表示只能微調外觀,導致這樁軍售案陷入瓶頸。
大陸在1990年代初期採購了50架Su-27戰鬥機,並獲得生產許口。2004年大陸拒絕繼續履行Su-27戰鬥機生產許可合約,只生產了合約規 定200架中的105架,隨後以Su-27為基礎、未經許可生產殲-11B戰機。這種「山寨」行為令俄方面不滿,也使得兩國大規模軍售自2005年之後開 始停滯。俄羅斯軍事專家認為,Su-35戰機技術過於複雜,大陸短期之內並沒有仿製能力,因此暫不必擔心大陸會加以仿製。
西方軍事專家認為,大陸購買Su-35可能是殲20戰機研發遇到瓶頸,為了獲得117S發動機技術,並用於殲20戰機日後的研發。部分軍事專家認為,大陸採購Su-35是為了汰換已達壽限的Su-27SK戰機。
Su-35為大名鼎鼎的Su-27戰機改良型,還大量吸收了俄國第5代戰機T-50的新技術。俄羅斯《航空艦隊》雜誌報導稱,Su-35擁有向量推 力控制系 統的117S型發動機,比F-22隱形戰機的發動機更先進;它裝備的「雪豹E」無源電子掃描(PESA)雷達與F-22的AN/APG-77雷達性能相 當。俄羅斯媒體號稱Su-35性能超越第4.5代戰機,整體性能非常接近美軍F-22。
蘇-35增值 將成陸核武戰機
2014年05月17日 04:10
中共軍方研製核武的同時,也同步進行「載具」的研發工作。一名俄軍部隊總司令15日透露,中方可能借「他山之石」力量,以購自俄國的蘇-35殲擊機為雛型,開發研製可載運核武器的戰機。
中新網報導,俄羅斯前導彈戰略部隊總司令維克多.葉欣上將,15日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座談會,稱中國軍方可能以俄軍蘇-35S殲擊機為基礎,進一步研發新型核武運載戰機。
戰機交易 談判不順利
有關中國軍方有意購買蘇-35殲擊機的消息,最早出現於2012年底。此前媒體報導稱,中方有可能購買24架蘇-35,但被俄媒予以否定,俄國媒體稱兩國對於蘇-35戰機的談判並不順利,距離達成共識還很遠。
中 共軍方研製核武的同時,也在進行核武器載具的開發工作。中方現有可載核轟炸機轟-5、轟-6、殲轟-7(飛豹)。如果將蘇-35改裝可攜帶核子武器的飛行 載具,將比過去所擁有的戰機的核子報復能力及航程更為強大,也將加大周邊國家在國防上的防守壓力。只是做為飛機供應國的俄羅斯,可能因此更審慎考慮,是否 將蘇-35賣給中國大陸。中國軍方所擁有的「逆向工程」的能力,一向讓武品銷售國十分忌憚。
轟-6 靠圖-16大變身
中方「借鑒」他國戰機,成功開發核武載運平台其實早有往例。作為中國最大轟炸機的轟-6,原型就來自俄國圖-16轟炸機。轟-6在中國大陸擁有核武器後,也成為核武器的載具。
1965年5月14日,一架改裝後的轟-6,在大陸西部上空完成首次空投原子彈的試驗。1967年6月驗爆的氫彈,亦使用轟-6轟炸機作為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