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D首飛 陸版空優型Su-35
2015年05月03日 記者張國威╱綜合報導
大陸社交媒體近日在網路發布了一組大陸新型戰機「殲-11D」進行首飛的照片。「殲-11D」是大陸在仿造俄羅斯「蘇-27」而成的「殲-11B」基礎上,所推出的升級版,並可能已將「殲-16」的雷達系統移植到其上。「殲-11D」可能是大陸版的「蘇-35」戰機。
由 中國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新型戰機「殲-11D」4月29日上午首飛,其編號為01101。美國《國家利益》報導指出,殲-11D最重大的改進,可能採 用了殲-16的先進主動雷達系統,能從更遠距離起飛攔截敵機,並通過資料自動傳輸裝置與的其他平台,包括與無人飛行器相連以提高對作戰環境的認識。
航程酬載力略遜蘇-35
新浪軍事指出,殲-11就是殲-11,絕不可能稍加改動即可成為類似蘇-35的多功能戰鬥機,仍僅是空優型戰鬥機。與蘇-35相比,殲-11D的航程酬載能力依然不足,蘇-35的機內油容量達到了11.5噸,而殲-11D可能依然維持了蘇-27系列的9噸。
陸仍須向俄進口戰機
無論是殲-11還是殲-16,大陸的生產進度都極為緩慢,瀋飛工業集團2014年只生產了10架左右的殲-11B/BS,而4年前就曝光的殲-16也尚未投 入量產。而殲-20、殲-31等隱形多功能戰機也還未成熟,大陸仍須向俄羅斯進口蘇-35來渡過5代機缺口的過渡階段。
現服役的殲-11B可能返廠將航電系統升級為殲-11D的狀態,升級後將擁有和殲-11D、殲-16同樣的雷達、通訊、電戰、飛控設備,並使用第4代機載武器。
旺報觀點-各式戰機出籠 百家爭鳴
和 西方現今對於戰機發展認知走向,顯然中國解放軍空軍的思考是有差異的。就如對ISIS攻擊中大出風頭的法國飆風戰機,是多功能用途,對地對空作戰都可。由 歐洲國家共同發展的「歐洲戰機」,走的也是多功能大家都可使用的思維。美軍最新銳的F-22和F-35走的都是「一種戰機、多方使用」。
一方面單獨發展單種功能的戰機,太花錢也太麻煩,沒有幾個國家負擔得起。除非如美國這樣的超級強權。中國大陸則不同,殲-31將用於對空、殲-20將專於對地攻擊,殲-15則是艦載機,將來一定有更多殲字系列戰鬥機或轟字輩轟炸機,都將隨著軍力發展和用途而呈現。
這樣的現象,全是根基於經濟實力的厚實,研發要錢、飛行員要錢、生產更要錢,軍力要強口袋深度要夠,就如魔術師的帽子戲法上台時要啥有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