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hoto.php

中共救撈三度訪台 我救難艦還在紙上

2015-05-12作者喻華德,軍事迷,新竹市。

中國大陸交通運輸部南海救護局旗艦「南海救101」號救難艦,於5月9日起來台訪問六天,在高雄港和基隆港開放民眾參觀,這除了是南海救護局首度訪台之外更是中國大陸救撈體系第三度訪台。

http://blog.sina.com.tw/myimages/246/63990/images/20110509203917870.jpg

100年4月,隸屬於東海救護局,排水量4896噸的「東海救113」號專業救難艦首度造訪台灣,102年5月,東海救護局旗艦,排水量6513 噸,設有飛行甲板及直昇機機庫的「東海救101」號訪台。這次由南海救護局旗艦「南海救101」號訪台,轉眼間四年過去了,台灣的專業救難艦設計圖依然 「掛在海巡署牆上」。

http://admin.cfl.com.tw/upfile/2014-01-10/b20140110115608537.jpg

我國海難搜救權責主管機關交通部僅有航港局編制「運星艦」燈塔運補艦一艘,海難搜救由海巡署執行。扁政府任內1000噸以上的大型造艦計畫,編列預 算建造了2000噸巡防救難艦CG126「台南艦」及1000噸遠洋漁業巡護船「巡護七號」。馬政府任內推動「強化海巡編裝發展方案」,依序建造2000 噸CG127「新北艦」、1000噸巡護船「巡護八號」、「巡護九號」,3000噸巡防救難艦CG128「宜蘭艦」、CG129「高雄艦」及1000噸巡 防救難艦CG131「苗栗艦」、CG132「桃園艦」、CG133「台東艦」(5月5日下水)及CG135「屏東艦」,並汰除服役35年的CG109「德 星艦」。這批船艦中除了漁業巡護船之外其餘八艘均有飛行甲板,3000噸設有機庫,海巡署至此可以搭配空勤總隊直昇機進行3D海空聯合執法,有了飛越性的 成長。

海研五號成功救援背後的隱憂

http://163.32.83.200/student/A009/images/ocean-R/841.jpg

回顧去年國慶日「海研五號」科學研究船 在澎湖外海觸礁,全船45人全數獲救,其中2人不幸罹難。在空軍、海軍、海巡攜 手成功救援的背後,卻隱藏著看不見的巨大隱憂。

http://www.macroview.com.tw/macroview/articleImages/201/53//STYLE/O_20130514100206.jpg

此次任務中海軍出動成功級巡防艦PFG1105繼光、PFG1107子儀軍艦、錦江級巡邏艦PGG614鄱 江軍艦和大同級遠洋拖艦ATF553大漢軍艦。海巡派遣CG120澎湖艦、PP-10020號巡防艇、PP-10038艇、PP-5031艇及RB-03 自動扶正艇。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14/05/12/33/13895423053792081961.jpg

全部九艘船中,除兩艘4000噸級的成功級艦外,僅大漢軍艦排水量1680噸,其餘均不到千噸, 海巡署四艇為一百頓(含)以內,當日受到「黃蜂」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東北季風強勁,風力高達7-8級,陣風10級,浪高6至7公尺。2700噸的海研五號 是國內第一艘可在8級風下作業的科研船,對照救援艦艇與被救船隻噸位噸位,突顯出此次參與救援的海軍和海巡弟兄絕大多數都是在「搏命演出」!

海軍救難艦隊停滯不前

http://www.chinanews.com/tw/2011/05-04/U274P4T8D3014453F107DT20110504093420.jpg

在「東海救113」號訪台後,備役海軍上校鄧元黎先生於100年12月在《海軍學術雙月刊》第四十五卷第六期發表「從東海救113號輪訪台交流活動 談海軍應有的認識」,文中清楚指出「海軍現僅有潛艦救難艦2艘暨艦隊遠洋拖艦6艘,以目前各該艦之救難裝備、通裝、航儀、主電機、救難索具、消防系統、船 體、生活設施等,均已過時甚久,極不符合現代救難艦應具備之條件與能力」。

http://i.ytimg.com/vi/x8kDLAImuh0/maxresdefault.jpg

上次「東海救101」號訪問基隆時,海軍當時的大字型艦為了「避免被外界比較作文章」,刻意駛入牛稠港。尤 其鄧上校早在17年前(民87)就已經在《海軍學術雙月刊》撰文呼籲政府「趁欲建立「亞太航運中心」時全力購置與新建海上救難艦隊兵力,乘勢提升我國的區 域海洋救難(救災)能力,期成為區域救難中心,以增加我國的區域影響力,使中華民國能向『海洋大國』邁進」,17年過去了,不僅海軍的救難艦隊「原地踏 步,」「亞太營運中心」夢碎,我國現況實為「海洋國家」,而人民對海洋的意識仍停留在「能不能吃」,令人感到汗顏且對政府感到絕望。

中共救撈體系十年磨一劍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3-05-09/656/b21a00_p_02_02.jpg

中國大陸的救難打撈體系創始於民國40年8月24日成立的「中國人民打撈公司」,至92年6月28日進行組織再造,分別組建北海、東海、南海救護局, 原救護打撈局更名為煙台、上海、廣州打撈局,並陸續成立北海第一、東海第一東海第二及南海第一等四個救護飛行隊。在政府大力發展下,迄今已經形成空中立體 救護、水面快速反應、水下潛水打撈的「三位一體」完整能量,截至去年年底,共有專業救難艦76艘,打撈船122艘,11架救護直昇機和1架定翼飛機。10 年來累計救援4622艘船舶,打撈1721艘沈船,救援68784人。在「十一五」計畫期間,中共累計投入650億元新台幣,每投入1元,產生社會價值200元,可見軍方以外的海巡和救難單位的產值驚人。

http://www.macroview.com.tw/macroview/articleImages/201/53//STYLE/O_20130403170246.jpg

反觀台灣雖然也執行了「強化海巡編裝發展方案」,但新造的「巡防救難艦」僅是「強化救難功能」的巡防艦,海巡署在民國92年進行「海巡署艦艇及航空 器需求之研究」研究案,當時就評估需要籌建一艘3000噸級專業救難艦,12年後,專業救難艦仍然是一幅「掛在牆上的設計圖」

http://img.epochtimes.com/i6/5081713191509.jpg

目前專業救難艦僅有三艘小 型的RB自動扶正艇,對照中國大陸救撈局已完善到「大中小配套、遠中近結合」的「世界一流」救難艦隊,並且預計在「十二五」計畫中將救護飛行隊擴充至 1000人的規模,此外「中國海警」也開始配備與「東海救112」號同系列的4000噸救難艦,相較兩岸的發展,海巡署近年連續三年遭審計部批評「油料預算不足」,馬政府「有錢造船卻沒錢加油」,對比兩岸政府對人民生命財產的重視程度,有識之士皆不勝唏噓。

 

立委籲組醫療艦救災 外交部允研究

2015年05月12日

http://1gpwwk3igz9h1fu14n2ig8i4.wpengine.netdna-cd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8/china-medical-ship.jpg

【記者吳旻洲/台北報導】台灣長期在國際人道救援上不落人後,不僅付出的人力和物力常獲國際間肯定,也創造了國際矚目的人道外交。民 進黨立委蔡煌瑯11日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上表示,為了讓台灣的人道救災能在國際上更為曝光,建議可成立萬噸級的國際醫療艦,若周遭國家發生海難、災 害時,可立即前往提供醫療協助。對此,外交部政務次長高振群則承諾,會帶回去研究。

高振群11日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針對「我國對國際人道救援之長期及緊急應對機制、參與相關國際組織之挑戰」進行專案報告。蔡煌瑯質詢時表示,台 灣若能建立一個亞太人道救援平台、成立一艘萬噸級的國際醫療艦,不僅不涉及政治,也能讓台灣的人道輸出和救災能量在國際發光發熱。

蔡煌瑯建議,可以將這艘醫療艦稱為「台灣號」,並把太平島作為醫療準備的前置基地,若外交部在經費上有困難的話,也可找企業來捐助,甚至請全國民眾樂捐。高振群回應,「當然樂觀其成,但並非外交部可以做主的」,會帶回去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ick(烏龍鄉) 的頭像
    Rick(烏龍鄉)

    Oolxiang烏龍鄉(國防科技)網

    Rick(烏龍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