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史話 - 天弓飛彈研發花絮

2015年11月05日 中時報  /劉錫輝 圖片連結

編者按陳傳鎬將軍(1930年8月8日~2011年4月16日)於當年美拒售我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後,在黃孝宗博士領導下,率團隊自力研發天弓計畫成功,而獲「台灣飛彈之父」尊稱,退休後移居加拿大,於2011年4月返台參加陸官入伍60周年同學會後,因感染流行性病毒猝逝三總,遺著《天弓:我們向世界之最挑戰》則於去年付梓,作者特撰文致敬。

在實彈試射之前,先行找出可能缺失,務求完善無誤,才運送到南部九鵬基地試射。

哲人日已遠

n27a00_p_01_02

日前意外發現,陳傳鎬將軍生前著作《天弓:我們向世界之最挑戰》已於2014年出版了。回憶起2011年春節,筆者和陳傳鎬將軍通電話,他談到了那本書,正在送呈郝柏村院長審閱中,因為書中有些人事糾結,當時還說也許近期不會出版。如今謹以「天弓飛彈研發花絮」恭賀《天弓我們向世界之最挑戰》出版,兼作對陳傳鎬將軍的悼念。

1980年黃孝宗博士年屆60歲在美國退休,經介紹任國防部科技顧問,公文轉至中山科學院時,由第二所二組陳傳鎬組長簽報聘為顧問。初期在風洞實驗室樓上設置辦公室,邀請一些研究人員談話,他自己介紹稱為「張天錫」,沒多久,陳傳鎬主持的衝壓引擎計畫升級為天弓計畫,張天錫任主持人,陳傳鎬任副主持人。

1982年初,「張天錫」正式公開身分為黃孝宗博士,11月初中科院唐君鉑院長辭職,參謀總長郝柏村上將兼任中科院院長,授權黃孝宗博士代理院長(因黃孝宗保留美國籍)。

U28P27T1D244733F26DT20041120135525

中山科學院成立初期,設4個研究所,其中第二研究所和第三研究所,雖然名義上有機械或電子研究所之別,但組合件卻難以歸屬機械或電子,於是各顯神通的事,難免發生。甚至於飛彈計畫應該由那一個研究所主導,都是兩所之間爭議問題。

以飛彈系統模擬這個工作任務來討論,第三研究所負責飛彈導引控制系統研製,他們要自行負責測試的工作,理所當然,而且有一個模擬測試實驗室在運作中。第二研究所又稱飛彈研究所,同樣在作彈道模擬計算的工作,不是組織重疊了嗎?長官們容許各單位互相競爭,互助合作,研究人員彼此之間,有競爭但尚能融洽相處。

陳傳鎬原屬第二研究所,主持「衝壓引擎計畫」,擔任天弓計畫副主持人後,與第三研究所之間,工作職責區分,有些灰色地帶,成立天弓計畫管制室,他要掌握到飛彈的性能,不希望完全由三所掌控,所以他要我負責飛彈系統模擬工作,測試驗證飛彈性能是否符合規格需求?我當時就提出質疑,憑什麼能力去測試驗證別人研製的組件,他主張購買國外的技能,經費預算方面,由他負責解決。

飛彈系統模擬的工作任務,是建立模擬實驗室,用於測試飛彈系統之導引控制功能,在實彈試射之前,先行找出可能缺失,務求完善無誤,才運送到南部九鵬基地試射。

模擬實驗室主要單元為特殊性能的計算機,建立虛擬的飛彈系統,再以介面和飛彈實體的導引控制組合元件連結,在模擬飛行的平台上,密閉的飛行環境狀況中, 隔離外在環境雜訊的干擾,搜尋及鎖定模擬靶機,進行追擊直到命中,稱為計算機即時系統硬體迴路模擬。

典型在夙昔

在那個年代,模擬飛行平台的製造商,北加州Menlo Park有一家,另外在匹茲堡有一家。中科院要建立的是模擬實驗室,模擬飛行平台僅只是其中一項設備。美國有3個公司有能力提供模擬實驗室設備:波音飛機公司、雷神飛彈公司、馬汀馬利塔太空飛彈公司。經初步接觸後,僅有波音飛機公司願意接受訪談,其他兩家公司完全拒絕,連大門都進不去。

於是,中科院派出6人小組赴美進行選廠評估,由模擬飛行平台的製造商作為橋梁,到波音飛機公司洽商。波音公司明確表示因為要和中共做生意,不願意和中科院簽合約,建議中科院和Menlo Park那家飛行平台製造商簽合約,波音公司可以接受轉包,提出粗略的估算總價和完工時程備忘錄。那種簽約方式是非常荒謬的,因為飛行平台的價格只占總合約的極微小部分,飛行平台的製造商卻要作為合約總包商,真是「小魚吃大魚」。

再飛到匹茲堡Contraves公司洽談時,情況同樣的不正常,這家公司並沒有建造模擬實驗室的經驗,只是找到喬治亞大學一位教授的支援,據稱那位教授參與過馬汀馬利塔太空飛彈公司的顧問工作。(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烏龍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