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解放軍師、團改旅 減少指揮鏈 優化整體戰力升級

2015年12月05日 (中新社) 記者張國威╱綜合報導

大陸解放軍軍事改革,除了調整陸軍的領導指揮階層外,中層指揮系統也在改動。親北京的港媒指出,隨著改革,陸軍將縮短指揮鏈,推動師、團改旅,形成新的「軍─旅─營」體制,實現部隊編成的小型化、模組化,增強指揮機動性及戰力。

《大公報》近日報導,在陸軍「老大哥」的傳統體制下,陸軍管理指揮層級繁雜,從最高領導層到基層,依次是中央軍委、四總部、大軍區、集團軍、師、旅及團、營、連、排、班;指揮規模龐大,管理環節多、鏈條長,被形容為「頭重、腳輕、尾巴長」;這種多層級體制是大陸軍時代、數量型建軍模式的產物,已經與現今資訊化戰爭環境下,要求高效靈便的指揮不相適應。

因此,減少指揮鏈環節成為陸軍此次軍改的另一重點。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收錄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有關陸軍改革的論述。習近平在其中指出,應在「軍─旅─營」的體制下,突出營作為基本作戰單元的地位,能提高模組化程度。


 報導稱,目前有相當多的陸軍部隊將師、團二級整編為旅,將原「軍─師─團─營」四級制改革為「軍─旅─營」三級制,如各大集團軍所屬的裝甲師,大部分已整編為裝甲旅。

報導指出,一個旅通常直轄數個裝甲步兵營、坦克營以及工兵營、防化營、通信營等部隊,既減少了一個指揮層次,也減少了機關工作人員,改善了官兵比例、部隊與機關比例,優化了指揮層級及提高作戰訓練效能。

此外,陸軍為推進由區域防衛轉向全域機動的能力,正加快陸軍航空兵、輕型機械化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發展,將一些新型作戰力量的兵種部隊由團擴編為旅,如新疆軍區特種作戰團、第26集團軍特戰團,就被擴編為特戰旅;西藏軍區高炮團被擴編為野戰防空旅;第38集團軍的陸軍航空兵團也被升格為陸航旅。

 

解放軍體制調整 終結陸軍獨大

2015年12月05日 旺報 記者張國威╱綜合報導

解放軍體制調整 終結陸軍獨大
 
解放軍體制將面臨中共政建以來最大的改革。親北京的港媒指出,1949年以來,大陸一直實行的大軍區體制終結、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及設置專門的陸軍領導機構,目的在於改變傳統的大陸軍格局,實現陸、海、空、二炮各軍兵種地位平等。

《大公報》4日報導,與海軍、空軍、二炮建立有專門的兵種領導機構不同,中國並沒有專門的陸軍領導機構,陸軍的管理領導職能一直由四總部分別代行承擔;但這並不意味陸軍權力薄弱,因為四總部首長和七大軍區司令員幾乎是清一色的陸軍將領,現行的七大軍區也主要管理陸軍部隊,形成了解放軍以陸軍為尊的大陸軍體制。

軍種資源分配不均



以四總部的總參謀部為例,承擔了陸軍的主要管理和指揮職能,直接管轄的軍校也多是陸軍院校,曾有外軍將總參謀部視為中國的「陸軍司令部」。四總部在謀畫軍隊建設時,往往從自己部門利益出發而偏重陸軍;海軍、空軍、二炮部隊因為都由本軍兵種機關管理,所獲資源無法與由總部直接領導的陸軍相比,造成解放軍在兵種資源分配上的不平等。

再以七大軍區中的南京軍區為例,其轄有第1、第12、第32等3個陸軍集團軍,領導上海警備區以及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5個省軍區,包括其他後勤保障、裝備保障部隊,以及海軍東海艦隊、南京軍區空軍、海軍、二炮基地。

軍區不再「一方諸侯」



但在實際指揮作戰時,南京軍區主要領導指揮3個集團軍和6個省級軍區;轄區內的海軍艦隊、空軍、二炮等武裝力量,則回歸本軍兵種總部領導;陸軍與其他兵種實際上是由各兵種協調後,再分開指揮作戰,但名義上仍以陸軍為尊;大軍區轄區內的海軍、空軍首長通常都僅兼任大軍區副職,如海軍東海艦隊司令員蘇支前、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黃國顯,就都兼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但他們仍都屬於海軍、空軍將領,不列入南京軍區的編制。

報導指出,此次軍改組建陸軍領導機構,讓四總部及七大軍區失去代行的陸軍管理職能,才能使陸軍與海軍、空軍、二炮處於平等地位,並藉由建立戰區,方能使大軍區不再成為權力很大的「一方諸侯」;而軍委機關由「總部制」調整為「多部制」,也能使權力高度集中的四總部,變成權力互相制約的「軍委辦事機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烏龍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