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柯林斯」級潛艇將延長服役至2030年後
北京新浪網 (2016-03-03 16:47)
中新網3月3日電 據中信網報導,由於澳大利亞國防軍準備推遲「柯林斯」級替代潛艇項目,整個「柯林斯」級潛艇編隊將接受升級並計劃服役至2030年後。
根據澳大利亞國防軍的安排,「柯林斯」級替代潛艇首艇將於2030-2033年間才服役,意味著現役「柯林斯」級潛艇屆時才可退役。此前,澳大利亞政府的計劃是在2026年就退役全部「柯林斯」級潛艇。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稱,1-2艘「柯林斯」級潛艇將需要進行大量改裝工作,全部6艘潛艇均將接受一定程度的升級。升級將主要涉及潛艇通信和聲納系統。
澳大利亞將採購12艘「柯林斯」級替代潛艇,但承包商和開工時間仍未確定。新建潛艇的費用目前仍是個未知數,但澳政府預計將在35年間持續投入共500億澳元。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也在考慮是否可將未來空軍發展為無人編隊。
美國海軍將重新審核濱海戰鬥艦計劃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ages.military.com/media/equipment/ships-and-submarines/littoral-combat-ship-lcs/lcs-littoral-combat-ship-10.jpg&width=1200&height=800)
在一份2月29日由李察遜親自簽署,轉交給作戰系統部N9部長、海軍水面艦隊司令與採購顧問的備忘錄中,他要求對濱海戰鬥艦的船員、作戰、訓練以及維修等項目進行審核。他特別要求審核小組重新檢視濱海戰鬥艦的3-2-1人員佈署概念。目前,自由與獨立兩個級別的濱海戰鬥艦各有三艘處於服役狀態,今年夏天還會有兩艘艦艇進入海軍服務。
按照3-2-1人員佈署概念,美軍維持三組操作人員於兩艘濱海戰鬥艦上上服役,並至少保持一艘艦艇於前沿部署狀態。這也意味著未來將會有十二組操作人員輪流服務於八艘艦艇上。以目前派駐在西太平洋的沃思堡號為例,艦上的組員平均每四個月就輪調一次。組員們不在艦上的時候,會有將近四個月的時間留在岸上休息,然後再花另外四個月的時間進行訓練。
不過,其他駐紮在日本、西班牙與巴林的濱海戰鬥艦,卻還沒有完全執行此一組員輪調的制度,大多數還是由固定的人員負責操作。因此,李察遜認為有必要對濱海戰鬥艦的人員佈署規劃進行新的評估。同時,李察遜也希望對濱海戰鬥艦組員在岸上與模擬器接受訓練,還有他們在艦艇上實際操作的經驗進行比較。他希望瞭解組員訓練的時間,是否能與美國海軍實際的佈署計劃相互配合。
由於負責操作濱海戰鬥艦的水手數量比較少,他們一般不會被要求具備維修艦艇的能力。相關的工作,主要是由美國海軍與承包商混合組成的維修單位負責進行。不過美軍並不方便佈署太多軍人在地位敏感的新加坡,所以在必要時必須要從本土派遣技術人員前往當地進行維修工作。一位海軍官員表示,這次審核的目的,是要瞭解是否有必要為濱海戰鬥艦在前沿地帶配屬專業的維修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