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防自主里程碑 中科院天劍二C實彈試射
2017年12月19日 中時電子報 喻華德
當中共持續增加遠洋長程飛行訓練時,中華民國國防自主的努力也並未停歇,據了解,近期在東部某空域,中科院研製的新式「天劍二C」型中程空對空飛彈已經完成了實彈試射,國防自主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本次測試分別由第一聯隊(原第443聯隊,駐地臺南)編號1458及第三聯隊(原第427聯隊,駐地臺中清泉崗)編號1414的F-CK-1C提升型「經國」號戰機,每架掛載兩枚「天劍二C」型中程空對空飛彈執行實彈試射任務。1458號機掛載2枚「天劍二C」型中程空對空飛彈,彈體並未噴漆,2枚天劍一型短程空對空飛彈及2具副油箱,1414號機掛載兩枚「天劍二C」型飛彈,彈體、2具測試莢艙及2具副油箱。

「天劍二C」型據了解為「天劍二」型的滑軌發射版本,由於並未參加今年及上一屆的臺北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中科院官網也並未公布相關資訊及影片,因此至今尚未有官方公開性能諸元等資訊。提升型經國號整合天劍二C型中程空對空飛彈,可讓中程空對空飛彈的掛載量由原本僅有機腹半埋式掛架掛載2枚天劍二型,提升為機腹2枚劍二加上翼下派龍掛載2枚劍二C,擁有合計4枚中程空對空飛彈的戰力,如此在空優構型時就可以由原先經國號的「2長4短」提升為「4長2短」。
「經國」號經「翔展」專案性能提升後,先進行了「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的測試,接著進行「天劍二C」型空對空飛彈的測試,期盼天劍二C型飛彈能於下一屆108年臺北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對民眾公開展示。
IDF翔展二號計劃 完成階段性交機
2017-12-21 聯合報 記者
洪哲政╱即時報導
漢翔公司今天舉行「中華民國
空軍『翔展二號』完成階段交機典禮」,由漢翔公司董事長廖榮鑫監交,漢翔公司總經理代表致贈
經國號模型,空軍副司令胡開宏中將代表接收,編號10003、10004的IDF經國號
戰機原型機,以及最後2架擬交運的翔二計畫機同場亮相。
漢翔公司董事長廖榮鑫在典禮中特別頒發「卓越貢獻獎」予IDF首飛試飛官吳康明將軍,以及IDF飛行時數授證給飛行員。空軍及中科院代表、執行翔展案有功人員及其眷屬參加典禮共享榮耀,典禮簡單隆重。
空軍「翔展專案」分別完成IDF經國號戰機台中3聯隊56架,以及台南1聯隊71架機的性能提升,完成後的IDF具備先進的數位化航電系統、電子反反制雷達系統、32位元飛控系統、數位防滑系統、空用影像數位記錄器及殘存記憶單元等,更可具備中科院自製反制武器投射能力。
同時,透過構改解決了零件消失性商源的問題,加速戰機料件籌補的速度,發揮經國號戰機服役最大成效,不但強化機體使用壽限、裝備妥善率,並解決後勤整補困擾,同步改善航電、火控與武器射控系統,有效提升對空、對地的整體作戰能力。
典禮中並頒發「卓越貢獻獎」給全程參與IDF經國號戰機研發、生產及性能提升等專案,首飛試飛官吳康明回憶,當年試飛歷程時表示,試飛的任務是飛向未知領域、測試戰機性能的極限,透過試飛來檢驗系統的穩定性與飛機的性能是否符合設計標準,為了獲取各項數據,特別是飛機在極限狀態下的可控性與安全性,不斷地試飛測試,發掘飛行過程中實際會遇到的問題,有了試飛員寶貴的經驗傳承,換裝訓練的飛行員才能在安全的範圍內迅速上手。

飛行機種超過40種的吳康明特別感謝過去IDF試飛時國防部及民航局所給予的幫助,他強調,惟有戰管與航管保持良好的互動,順利的協調,才能有效的運用國家空域資源。轉眼新式高教機試飛任務在即,希望這二個單位能繼續給予支持與協助,順利完成新式高級教練機的國機國造任務。
此外,漢翔公司每年以IDF戰機原製造廠分赴各聯隊頒發飛行時數證書,此次以典禮地利之便,分別授證台中三聯隊等7位飛行員2,000、1,000小時的證書,以表彰優秀飛行官精湛的飛行技術及卓越貢獻,證明經國號戰機是性能優異的戰機。
廖榮鑫在致詞時表示,IDF經國號戰機及新式高教機研製係確保我航太國防核心能量之延續,亦是「國防自主、國機國造」的決心與意志之具體展現。新式高教機案,目前已新進700多位工程師,可延續航太產業未來30年的工程技術能量與維修商機,目前進度順暢,有信心能如期如質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