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建軍90周年慶 全女兵班著新式數位迷彩成焦點
國防部16日上午在高雄鳳山陸軍官校舉辦黃埔建軍90週年校慶,除邀請馬英九總統校閱陸、海、空軍校及國防大學學生外,其中一班9位女性志願役官兵(左列)組成的隊伍,以抖擻精神和高昂士氣,展現她們精實訓練成果。(軍聞社方正)
包括空軍S-70C搜救直升機、陸軍AH-64E直升機、OH-58D戰搜直升機、UH-1H通用直升機及海軍S-70C反潛機等6型旋翼機,以3架聯合編隊,整齊的勝利隊型通過司令台,向三軍統帥致敬。(軍聞社林宜慶)
第2梯隊是素有坦克殺手之稱的陸航AH-64E直升機3架聯合編隊飛行通過,頓時吸引眾人目光。(軍聞社林宜慶)
地面閱兵分列式由原黃埔軍校教導團部隊,現機步333旅志願役2個連及三軍官校、國防大學學生編成13個閱兵連參演。其中9位333旅女兵,身穿國軍新式數位迷彩亮相參與閱兵,格外引人注目。在儀程結束後,高唱令人沸騰激昂的「陸軍官校校歌」,象徵「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永傳揚。(軍聞社方正)
陸軍表示,新式數位迷彩服已經透過「特戰指揮部」完成認證,並經過現役部隊陸續套量,將配發全軍,目前以金門、馬祖、澎湖、花東防衛部官兵進行第一波換裝,以提升國軍野戰服穿著舒適與偽裝效能(軍聞社姜大宇)
有「禮砲連」美稱的陸軍關指部砲兵營砲一連16日於黃埔建軍90週年校慶暨三軍官校聯合畢業典禮中,結合陸軍樂隊演奏施放21響禮砲,恭迎統帥蒞臨會場,射擊時間分秒不差,震撼力十足,展現平時訓練成果。(軍聞社蔡宗恆)
333旅前身為「黃埔軍校教導第1團第2營」,民國13年10月12日成立於廣州,首任團長為何應欽將軍,成軍後歷經東征、北伐、抗戰、戡亂諸戰役,戰史 輝煌,成功抵禦外敵進犯;國民政府遷臺後,於新竹湖口改編為「陸軍步兵第33師98團」,民國87年後,因應「精實案」、「精進案」,與裝步395旅倂編 為「陸軍機械化步兵第298旅」,民國102年7月1日更銜為陸軍機械化步兵333旅迄今。(軍聞社記者姜大宇攝)
黃埔90周年 天下第一旅今參加校閱
6月16日慶祝黃埔建軍90週年活動中,有一支穿著新式數位迷彩、氣宇軒昂的部隊接受三軍統帥校閱,他們正是陸軍機械化步兵333旅,特別以2個志願役連組成演習部隊參加分列式,象徵薪火相傳的黃埔精神。
三三三旅前身是黃埔軍校教導第一團,成立於民國十三年,北伐後改編為陸軍第二師,經歷長城抗戰、台兒莊等戰役。國共內戰期間,第二師所屬的五十二軍在東北 與上海多次重創共軍,更是東北失守時,唯一成功撤出者。陸軍來台各單位中,五十二軍是極少數參與整場內戰而未遭殲滅重建的部隊。
由於陸軍第一師已在內戰中被殲,因此第二師來台後,便成了最老牌的「天下第一師」;後來更名為卅三師、三三三師,直到國軍「精實案」之後縮編為旅,目前駐守屏東萬金。
總計從黃埔教導團以來,「天下第一師」共出過何應欽、顧祝同、黃杰及劉玉章等四位四星上將,是全軍之冠;該師也是陸軍出名的「硬」單位,在過去的師對抗中,號稱「可以跟陸戰隊對打」。
國防部也邀請九十五歲的英國陸軍退役上尉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出席。一九四二年緬甸仁安羌之役,國軍成功替英軍解圍,費茲派翠克正是獲救者之一;他後來撰寫多本相關書籍,呼籲正視這段在英國 幾乎被遺忘的歷史。當時的駐英代表沈呂巡將其事蹟呈報政府,並於去年三月邀他來台,獲馬總統與當時國防部長高華柱接見。這次軍方再度邀他出席,有強調國軍 才是抗戰正統的作用。
當初仁安羌解圍的國軍團長劉放吾兒子劉偉民也獲邀。移民美國多年的劉偉民表示,自己經常到大陸參加紀念黃埔建軍、八年抗戰一類的活動,還在父親湖南家鄉捐了一條「將軍路」;不過遇到黃埔建軍九十年這種「大日子」,他覺得「還是應該到中華民國這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