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天劍二型 將在淮陽艦戰測
2014年07月08日
國軍武器研發又有新進展!國人自製的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已確定朝艦載型發展。國防部以「定海計畫」進行海軍濟陽級巡防艦的性能提升案,其中防空火力 將以天劍二型中程空對空飛彈為主,並進行一年的戰術測評。海軍將領透露,只要艦載劍二通過戰測,未來國軍艦艇均可換裝國人自製的防空系統。
據 了解,總統馬英九相當支持國人自製的武器系統能朝多用途發展,因此在天劍一型近程空對空飛彈研改為陸上車載型防空飛彈系統後,海軍即提出艦載型的劍二防空 系統,以取代老舊的海欉樹防空飛彈,但由於中科院一直無法突破「冷發射」的相關技術而停滯,在突破相關發射及偵搜技術後,此次「定海計畫」將以戰測的方式 進行驗證。(王烱華/台北報導)
艦載天劍二防空系統上陣 飛彈自製逐步換裝
朱明 2014年07月08日 06:00
代號「定海計劃」的海軍濟陽級巡防艦(諾克斯級)性能提昇案,中科 院於6月初在蘇澳軍港,在編號937淮陽軍艦上完成安裝自行研發的天劍二艦載型防空飛彈系統,將在未來1年進行各項作戰測評,若順利通過測試,海軍規劃全 面取代濟陽級巡防艦上的武進三號防空系統,以及拉法葉軍艦的海欉飛彈。
軍方人士指出,中科院行政法人化之後,國防政策轉向飛彈系統自主化,從現有天劍與天弓飛彈等飛彈基礎上,衍生出各軍種作戰所需的飛彈系統,因此天劍二艦載型防空飛彈系統將是繼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後,另一套運用在作戰艦艇上的國產飛彈系統。
據指出,天劍二艦載型防空飛彈系統是中科院整合「鋒眼專案」研發成功的3D雷達,與改良原是空軍IDF戰機配置運用的天劍二型空對空中程飛彈所組成,這套系統經過中科院在陸上測試成功後,海軍冠以代號「定海計劃」,先安裝在濟陽級巡防艦上進行海上作戰測評。
中科院是在6月初將編號937淮陽軍艦上原有以美製標準一型(SM-1/2)飛彈發展的武進三號防空系統,換成天劍二艦載型防空飛彈系統;由於兩套 防空飛彈系統安裝位置一樣,飛彈發射箱的外貌一致,如果不仔細看軍艦尾部在直昇機庫上方的3D雷達等電子系統,可能會以為軍艦外觀並未更動。
據了解,安裝天劍二艦載型防空飛彈系統的淮陽軍艦,將先參與年度反潛與防空演訓科目,就3D雷達電子系統搜索與鎖定的功能進行作戰測評,9月間再進 行海上實境戰術測評以及實彈射擊驗證,未來1年陸續通過各項作戰測評後,這套防空統將全面取代所有濟陽級軍艦上的武進三號防空系統。
國產飛彈三軍通用 表現不輸進口貨
在國防預算有限,加上對美軍購處處受限等多種因素下,國防政策規劃「一種裝備、三軍通用、多種效能」,中科院研發的「雄三」增程型超音速飛彈、天劍二艦載型防空飛彈系統,以及天劍一陸射型增程防空飛彈,未來5年將是三軍更新武器裝備的主力。
軍方人士指出,中科院在相繼研發完成空軍天劍系列空對空飛彈、海軍雄風系列反艦飛彈,以及天弓系列防空飛彈系統後,近年的實彈射擊測試成績,由既有研發基 礎衍生出的飛彈系統,表現都比國外採購的飛彈好。
例如6月27日舉行「103-2三軍聯合實彈射擊操演」,由海軍海鋒大隊機動飛彈車射擊中科院的雄風二型 飛彈,順利命中目標;但海軍於6月27日前實施的濟陽級軍艦射擊魚叉飛彈,卻未命中目標。加上陸軍使用的復仇者刺針飛彈也經常在實彈射擊中脫靶,因此軍方 內部已逐漸不排斥中科院研發的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