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該支持台灣自製柴電潛艦
2014-12-18 央廣主筆群撰稿
馬英九總統16日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非裔議員連線」訪華團時表示,希望未來在高性能戰機和柴電潛艦方面,能得到美國的協助,因為臺灣已經決定自己製造我們需要的潛艦。對於台灣的防衛性需求而言,潛艦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不對稱」戰力,美國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
潛艦,也就是我們一般習慣稱作潛水艇的海軍作戰艦艇。以一般排水量1000多噸到2000多噸的柴電動力潛艦來說,除了原本運用魚雷攻擊水面船艦和布放水雷 以外,潛艦還可以自水下發射反艦飛彈,射程比魚雷要遠,飛得又快又低,而具備奇襲效果。因此,就算是航行快速和運動敏捷的軍艦,也必須對潛艦忌憚三分。
但是,柴電動力潛艦在水下作戰時,受限於蓄電量和氧氣存量,即使科技進步引進很多新式技術,延長潛艦在水下潛行時間,但還是有一定的限度。正因為作戰效力的限制,一般認為柴電潛艦屬於守勢作戰的武器。
目 前我們的國防政策,是為了因應多變的亞太安全新情勢和挑戰,國軍是以打造「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的國防勁旅為目標;尤其是面對軍費和規模迅速擴張的共 軍,我們不能和他們陷入軍備競賽的漩渦,而必須以「不對稱」的方式尋求抗衡。而潛艦這種多功能武器,正是發展不對稱軍力的典型取徑。
在臺 澎金馬防衛作戰的場景中,潛艦能夠發揮什麼樣的功效呢?譬如,中共二砲部隊以1000多枚中短程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鎖定我們主要海空軍基地和地面部隊設 施。在武力犯臺的初始,中共很容易在第一次攻擊中,對我方飛機場、港口和飛彈陣地,造成很大程度的傷害,在一定時間內能削弱減損甚至可能癱瘓我們的防衛和 反擊戰力。
而中共算得上是羽翼已豐的海軍艦隊以及空軍、海軍航空兵,都能涵蓋距大陸才兩、三百公里範圍內的臺灣全境,足以威脅、壓制我們海上交通線,妨害臺灣的進出 口貿易,遂行海上封鎖。在這種情形下,我們不可能也發展上千枚飛彈來瞄準大陸,不可能養一個數百艘軍艦的海軍、近千架戰鬥機的空軍,來跟對岸的共軍對抗。
國軍打造的國防勁旅,如果包含一支10幾艘柴電動力潛艦的水下戰力,具備相當程度的海面以下執勤耐航能力,潛航時有優異的靜肅性能,這種「不對稱戰力」的槓桿效應,將會十分強大,對於任何有意侵犯我臺澎金馬的外來武力,都極具威脅和嚇阻功效。
潛艦是一種特殊的武器系統,不需要其他來自空中或陸地的支援,作戰也不受其他空中和地面作戰狀況的影響。具體來說,它可以事先部署在預畫的防衛責任區,或是 重要港口、航道附近,伏擊準備投入武力犯臺的中共艦艇。也可以作為我們水面艦隊的前哨,偵測前方是否有敵方或不明潛艦,避免我方遭到騷擾或奇襲。
國 軍建構這支水下潛艦戰力,勢將迫使中共改變其海上作戰模式,必須將很大部分資源,投注於反潛作戰。值得一提的是,中共的反潛作戰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由於 電子技術還沒有達到先進程度,為數眾多的水面艦艇和水下潛艦所配備的聲納系統,剛剛形成戰力的高新系列反潛飛機的各種偵潛設備,表現平平。堪稱較具世界水 平的俄製KILO級潛艦,則數量畢竟有限。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更對我們建構潛艦部隊的「不對稱戰力」,形成加分效果。
在種種原因交互影響 之下,13年來,美方到現在還沒有實踐供售臺灣柴電潛艦的承諾。為了臺澎金馬長治久安,滿足自我防衛需要,馬英九總統近來多次強調,我們不能無限期等待, 確認會走「潛艦國造」的路線。也因此,馬總統才會呼籲美國協助我們製造柴電潛艦。面對台灣的防衛需求,美國有必要正面回應馬總統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