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觀點-虛虛實實 兩岸海軍暗較勁
2014年12月24日張國威
兩岸海軍正走向兩極化的軍艦對抗。在大陸「海洋擴張」戰略方針下,解放軍海軍近年來新的軍艦噸位都呈大型化,具備了獨立執行長時間全方位(反潛、防空)遠洋作戰的能力;反觀國軍則趨向於發展火力強大,足夠控制台海周邊情勢的小型化軍艦。
台灣自主研發的匿蹤飛彈巡邏艦「沱江艦」雖小,卻威力驚人。但海軍司令部23日對外公布的各項性能諸元明顯語帶保留,海軍在沱江艦上的說明牌首度透露,有航母殺手之稱的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最大射程有「150公里」;但這與上一代雄二飛彈的射程說明完全相同,明顯有隱藏真實飛彈參數之意;沱江艦長王得也透露, 沱江艦最高速度能達到44節,並非海軍司令部所公布的38節。
MIT航母殺手 沱江艦亞洲最強
2014年12月24日 楊舒媚/蘇澳報導我國研發自製的「航母殺手」沱江艦正式現身!為反制對岸航空母艦,海軍投入匿蹤飛彈巡邏艦研發,昨日在蘇澳正式曝光的「沱江艦」,正是海軍壓制解放軍航母戰鬥群的「殺手」級軍艦。國防部長嚴明昨當眾宣告,「沱江是亞洲最快、火力最強軍艦。」
昨日進行交艦、舷號618的沱江,為國內首艘匿蹤飛彈巡邏艦。其不同於傳統軍艦,採雙胴船體設計,故船身呈現不規則狀,可使雷達波彈散或減弱,讓敵方誤以為是小型艦,具有匿蹤的特色。
不規則船身可匿蹤沱江雖僅500噸,卻可配置8枚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及8枚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可在迅速接近目標後發射導彈,擔任攻擊敵艦的「殺手」角色。
此外,沱江規格可於台灣沿海各漁港、小港臨機出擊,快速變換陣地,對敵人的大型艦艇、兩棲登陸艦艇形成嚇阻,勝任台海濱海作戰任務;必要時甚至可達南沙太平島執行任務。
但沱江艦不是沒有缺點,最大弱點就是船體小,補給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海上任務。王得表示,沱江艦的航程雖然高達2000海里,但沱江艦的船上補給只能支撐官兵使用5至7天。代表沱江艦若要在海外長時間作戰,就需要運輸艦或空投補給,增加被敵軍發現的風險。
體型精幹出擊迅速體型精幹卻可裝載毀滅航母飛彈、來無影去無蹤的沱江,昨日於蘇澳商港13號碼頭升上軍旗、駛向軍港。嚴明宣告,「沱江艦是亞洲最快、火力最強的艦艇,交艦儀式也代表海軍戰力進入重要里程。」
嚴明指出,1958年原沱江軍艦在八二三金門砲戰和九二海戰期間,掩護側翼金門運補任務、重創敵艦,當時的沱江艦官兵冒險犯難,是國軍表率,因此將此艦命名「沱江」,具傳承意義。
艦型為台海軍首創嚴明說,沱江艦從構想、設計到建造都是國人自力完成,為國防自主、國艦國造政策指導的典範,且艦型是海軍軍艦首創,為海軍未來建軍極重要的艦艇。
嚴明表示,國防建軍任重道遠,非一蹴可幾,「沒有廉價的國防」;海軍也正進行兵力整建工作,希望逐步完成建軍計畫,確保台海周遭安全及對外航運的暢通。
打造「沱江」的龍德公司董事長黃守真表示,強大的海軍要有能力充足的造船產業,他們見證了一群平凡人組成的團隊,做出大家認同的不平凡事情,見證了「小兵可以立大功。」
成本22億量產8艘沱江艦自2012年5月4日簽約,2014年12月23日完工交艦。首艘沱江艦建造費9億,另包括由海軍及中科院進行測試及整合的偵搜、射控、武器系統,估成本約22億;預計完成戰鬥測試評估後,量產8至12艘,總預算達240億。
沱江艦性能極佳 但乘員易暈船
沱江號巡邏艦交船加入海軍,龍德造船廠負責測試的船長林渭清說,沱江的表現甚至超越設計,「性能就像是開戰鬥機」,不過雙體船的搖晃方式不同一般船隻,官兵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克服暈船問題。
由於雙體船的航行特性與傳統單體船不同,目前全台只有三位船長獲得相關證照,林渭清是第一人。他曾擔任往來蘇澳、花蓮間雙體客輪「麗娜輪」的首任船長,此 次獲得龍德聘請他來擔任沱江艦測試期間的船長,並指導接艦官兵。有趣的是,林渭清十年前服兵役期間在海軍官校擔任助教,沱江艦首任艦長王得 (木堅)少校,就是他當時的學生,兩人多年後再度重逢。
林渭清說,麗娜輪與沱江艦都採「穿浪式雙船體」設計,兩者相較之下,「麗娜輪像是C-130運輸機,沱江則像是開戰鬥機」。船的馬力很大,加減速都很靈活,而且採用噴水式推進,可以調整噴嘴角度來協助轉向,轉彎半徑比一般船隻更小。
同樣採取鋁合金船身的雙體客輪「海洋拉拉號」曾發生被海浪打斷船艏的嚴重事故,因此外界對沱江艦的安全性也有質疑。林渭清解釋,即使同樣是雙體船,設計考量也不一樣,海洋拉拉原本就是為地中海等較平靜海域設計,沱江艦設計時就以台灣周遭海象為考量。
先前參與驗收的海軍官員透露,沱江艦性能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也讓大家「重溫」暈船歲月。林渭清說,沱江艦相較類似排水量的一般船隻,擺盪幅度其實較小, 但兩側船身遭遇浪湧有時間差,因此船的擺盪的頻率高、週期短,許多習慣傳統船隻搖晃方式的官兵,得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適應。
沱江艦的雙船體設計,使其運動非常靈活,甲板空間也相對寬闊,但乘員也須適應暈船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