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

日外售蒼龍潛艇不便宜  澳建造單價超20億美元

2015-06-19 中新網 圖片連結

眾所周知,日本國產軍事裝備一向有研發週期長、產品價格貴的毛病,日本安倍政府將其歸咎於武器只能少量生產,自產自用,不能通過出口獲取利潤,無法攤薄研發和生產成本。去年4月,安倍政府將原本嚴禁武器出口的“武器出口三原則”改為“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為日本軍工企業對外軍售大開方便之門。那麼,如今日本到底有哪些自產軍事裝備能打進國際軍貿市場呢?

陸戰武器“缺乏特色”

Japan_Ground_Self_Defense_Force_soldiers_patrol_through_the_Central_Training_Area

就目前日本國產武器種類而言,國產化程度最高的當屬陸戰武器,其中可供出口的品種不少,但它們與國際市場上的同類武器相比,在技術和價格方面並無明顯優勢圖片連結

在國際軍貿市場中有一個普遍規律:低技術門檻的輕武器交易量最大,且生產流通週期短,資金回籠快。日本《GUN》雜誌分析,投產多年且列裝自衛隊的89式突擊步槍和96式榴彈發射器極有可能成為引領“日本製造”打入國際軍貿市場的兩個“法寶”。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2/AR-18.jpg據介紹,89式步槍由豐和工業株式會社研製,但它的技術藍本是美國阿馬萊特公司授權日本生產的AR-18步槍(原型是M16步槍),以至於有人形容該槍是“套上日本外衣的美國槍”。事實上,89式步槍不但繼承了M16步槍射擊精度高、點射容易控制等優點,也繼承了導氣孔易積炭、故障率高等缺點,遠不如俄製步槍皮實耐用。

18

至於96式榴彈發射器具有機構相對簡單,擊發系統比較結實等優點,每分鐘能發射的彈藥數量超過250發。不過,目前國際軍貿市場對榴彈發射器的需求量​​並不大,競爭卻非常激烈,與美國MK19、俄羅斯AGS-17、新加坡AGL等型榴彈發射器相比,“96式”在射擊精度、整體重量等方面都不佔優,除非採取低價路線,否則很難吸引到客戶。圖片連結

bc0ef528cfe6d2ac9aa23ac085a0930f

除了輕武器,日本可供出口的陸戰武器還包括近幾年亮相的10式坦克和13式輪式戰車。不過,這些日式風格的重武器都存在設計冗餘度小,改裝餘地不大等問題,特別是各型車輛的零件幾乎完全不通用,客戶每購買一個車型,就得設立一套後勤保障,著實是個負擔。 圖片連結

想靠潛艇獲得“頭彩”

U436P4T426D161530F16470DT20121231151301

航空裝備方面,日本國產固定翼軍機多半是美國的“授權生產型”,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產品。以日本向英國推銷的P-1反潛巡邏機為例,由於該機夾雜不少美國技術,英國明顯興趣不大(與其買日本貨不如買美國貨)。日本還想把尚在試飛階段的C-2運輸機推薦給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國家,但反饋普遍不佳,因為這些國家已習慣使用美製C-17、C-130或俄製伊爾-76運輸機,不願接受陌生的日本機型。圖片連結

img_01

與航空裝備出口面臨的窘境不同,日本製造的海戰武器似乎更有競爭力一些。據日本《世界艦船》雜誌報導,日本潛艇以突出的靜音能力、水下攻擊能力受到一些國家的歡迎,澳大利亞已與日本就引進蒼龍級潛艇進行談判,印度也在考慮將蒼龍級潛艇納入其“75I工程”(採購6艘潛艇)的備選方案。日本雜誌聲稱,日本擁有高效的軍用造船部門,日本企業建造蒼龍級潛艇一般只需3年,單艇造價約6億美元,而潛艇若放在澳大利亞或印度建造,所需花費至少要增加4倍圖片連結

不過,諸如潛艇之類的大型武器交易往往涉及復雜的政治因素,並非簡單的軍品貿易。日本如果想出口進攻性較強的蒼龍級潛艇,必然要受到美國政策的影響,從而縮小了買家的選擇範圍。另一方面,蒼龍級潛艇雖然先進,但對手也同樣不少,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和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等著名企業同樣也拿出了拳頭產品參加競爭,並且開出了相當優厚的合作條件,日本軍工業要想獲得“頭彩”仍然困難。

日本軍貿仍缺“軟體”

http://fly.historicwings.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MitsubishiF-2.jpg

受金融危機影響,近年來,許多國家壓縮外購軍火的預算。於是,各大軍火出口國對這些萎縮的訂單盯得更緊了,對自己的老主顧也“看”得更嚴了。日本想從老牌軍火出口國手裡搶奪訂單,難度不言而喻。 圖片連結

美國《航空與航天技術周刊》專欄作者佩雷特指出,過去日本始終是技術接受方,日本企業也習慣按照別人的思路和規章制度,去為本國自衛隊生產武器。如今,日本推動軍火外銷,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技術轉讓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技術轉讓列為武器採購的必要條件)。然而,日本要以技術輸出為籌碼,向其他國家推銷武器,是否在理論意識、規章制度等“軟實力”方面做好準備,外界仍然持觀望態度。

505

澳大利亞戰略研究所分析師戴維斯認為,日本缺​​乏軍工技術轉讓的經驗,與他國軍隊或軍工企業間存在溝通障礙,舉個典型的例子:有豐富軍售經驗的美國和歐洲軍火商都擁有龐大的推銷團隊,知道如何向不同國家軍隊推銷產品,而日本軍工企業只知道如何向唯一的國內客戶推銷,這中間的“軟體”薄弱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摸索才能彌補。

即便在日本國內,安倍政府推動武器出口的舉措,也未獲得社會廣泛支持。共同社曾在2014年對日本國民進行民意調查,“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支持者僅佔25.7%,反對者則高達66.8%。許多日本媒體批評安倍政府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政策,將為日本武器參與國際衝突開闢道路,導致日本“和平國家”理念遭到顛覆。 圖片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烏龍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