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雷根號航母遭中共核潛艦跟蹤
2015年11月03日 中時報 許劍虹/台北報導 圖片連結
剛剛被派往日本的雷根號航空母艦,於10月24日在日本海執行例行任務期間遭到中共海軍的一艘核能攻擊潛艦緊密跟隨。
根據《華盛頓自由燈塔報》(Washington Free Beacon)於11月3日報導,這是2006年以來首次發生美國航空母艦與中共潛艦遭遇的事件。
報道引述美方官員說,雙方距離很近,雷根號當時正從停靠的港口向日本海航行,發現潛艇後拉響警報,未知美軍是否有出動反潛機對潛艇進行定位和跟蹤,報道亦沒有披露解放軍潛艇型號、以及有否浮上水面。
過了幾天後,雷根號再度遭到兩架俄羅斯海軍的Tu-142轟炸機以五百公尺高度低空飛過,迫使艦載戰鬥機緊急升空驅離。
這些事件,都發生在美國海軍驅逐艦拉森號駛入南海前的三天而已。美國政府聲稱派遣拉森號進入南海的目的是了維護自由航行權。向來對中共態度強硬的美軍太平洋司令哈里斯也於11月2日造訪大陸。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官員到目前為止,仍拒絕就中共潛艦跟蹤雷根號的事件發表任何評論。
於 10月1日被派往橫須賀,取代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的雷根號,從部署開始就遭到了中共官方的強烈敵視。中共海軍將領尹卓就認為,不能夠排除美國海軍在未 來動用這一艘旗下最先進的航空母艦,對包括台灣海峽、朝鮮半島與俄羅斯周邊海域的局勢進行干涉。同時,日本國內的反戰與反美人士,對於雷根號的到來,也持強烈的反對態度。
威懾 轟6K射導彈巨浪2出水

大陸官媒近日高調披露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的照片,有分析認為,照片的公布或在暗示「巨浪2」導彈和094核潛艇這一對組合已經擁有了作戰能力,震懾意味濃厚。
大陸此次通過官方媒體首次曝光清晰的巨浪2導彈發射照片,可以看到這種導彈已經解決了長期困擾這種導彈發射的最大問題,即導彈出水後點火的穩定性問題。
另有軍事專家,照片的公布或在暗示「巨浪2」導彈和094核潛艇這一對組合已經擁有了作戰能力。據瞭解,解放軍3艘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已可停泊在海南三亞海軍基地的碼頭上。
另外,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發佈消息稱,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2日實施了一場聯合實兵演練,包括殲-10、殲-11在內的精銳裝備悉數出動。此外,中國空軍遠端打擊利器轟-6K也亮相。
大陸軍事專家王明志在接受央視《今日亞洲》採訪時表示,此次演習轟-6K再顯風采,展現了中國空中力量遠海戰略打擊、戰術支援、以及協同配合的能力,同時還顯示了轟-6K在遠海背景下高速機動和猛烈火力打擊的能力。
美軍力弱不足同時應付兩戰爭?

中 評社報導,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2016年美國軍力年度報告說,美國的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四大軍種中,有兩個過去一年實力進一步衰落。在保護美國利益的能力方面, 四大軍種在準備,能力和規模三大方面都存在嚴重的挑戰,其中陸軍的總體評級僅為弱(weak),其他軍種評為及格(marginal)。陸軍和海軍陸戰隊 能力方面得分較低,只達到64%的人員需要。海軍和空軍僅被評為及格,主要是因為現代化和裝備更新項目進展不利。
「對美國利益的威脅比一年前更強更多了,關鍵區域更不穩定,而我們的軍力在一年內進一步削弱,這是非常令人不安的趨勢。」主持這個指數報告編寫的高級編輯達科塔‧伍德說。
報告將北韓列為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將俄羅斯、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恐怖分子、中國列為給美國安全利益的「高度威脅」。
●中國戰略導彈及海、空軍力提升
報 告評估了中國的戰略導彈,空軍和海軍的能力提升,稱中國核力量似乎正在從最小化的核威懾,向更有力但有限的威懾姿態轉變。報告稱中國有射程達1.3萬公里 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60枚,有100到150枚的中程彈道導彈,中國擴大彈道潛艇艦隊,裝備射程更遠的巨浪2型彈道導彈之後,將為中國形成二次打擊的海基 核威懾力。
報告指出,中國核能力比北韓強得多,但是中國是穩定得多的角色,並與美國有各種利益。中國尋求的是穩定的二次打擊能力,不積極或直接威脅美國。
談 到區域可能發生的武裝衝突時,報告指出,沒有任何現實的方式,能使中國領導人從謀求兩岸統一的立場上退卻。就像1995到1996年台海危機中展示的那 樣,北京做好準備至少公開展示武力,如果沒有美國存在的話,或許有意走得更遠。中國的區域阻絕和反介入能力,主要就是要阻止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與干預,中國 尋求拖延甚至威嚇美國的行動。
●台海、東海、南海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至於南海和東海形勢,報告分 析了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進取行為後,擔心領土爭端或者事故可能導致海上軍事衝突。如果中國與菲律賓或日本發生武裝衝突,美國會被要求履行義務,上升為美中之間的直接對抗並非不可想像。中國有更強的能力可能打亂自由航行。報告分析了美軍在全球行動面臨的環境,總體評價對美軍有利,包括在亞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