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文解密…1970年代 美阻我兩波核武發展
2016-02-21 聯合報 編譯陳韋廷/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公布最新解密的完整文件,首度披露台灣曾在一九七○年代後期致力研發可用於武器的核技術。美國在一九七○年代至少兩度堅決阻止台灣取得先進核技術,不讓台灣發展核武。
網路雜誌「外交官」(The Diplomat)廿日報導,美國採此立場主要基於擔心台灣追求核武會使台海緊張局勢大幅升高。中國大陸在一九六四年代核試爆成功,使得台灣對獲取核能力興趣大增。美國智庫「東西中心」的安全專家饒義指出,台灣核子武器計畫在一九六○年代末展開,曾數度嘗試取得外國核技術,並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
台灣核武大事紀 圖/聯合報提供
最新解密文件揭露了美國卡特政府與台灣政府就核議題進行外交接觸的細節。一九七六年九月,亦即在卡特就職的幾個月前,台美達成了旨在永久關閉核計畫的協議。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保證不會發展核廢料再處理設施。而做出此項保證的時間點,恰在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發現台灣試圖生產武器級鈽與濃縮鈾之後。
這些文件其實是兩封電文,解密日期為二○一五年十二月三日,揭露卡特政府試圖監控台灣有否遵守一九七六年的承諾。根據第一份解密電文,IAEA檢查人員一九七七年發現,台灣試圖把台灣研究用反應器(Taiwan Research Reactor)的核廢料拿到設施外去使用,違反安全防護規定。該反應器在IAEA發現前述行為後便被中止運轉,之後在卡特政府與台灣政府訂定條件後才得以重新啟動。
第二份解密電文重點則是台灣後來在鈾濃縮技術上的研究工作。一群美國政府核專家在一九七八年來台時發現,一位台灣國家研究機構的科學家一直在致力研發雷射鈾濃縮技術,而該技術顯可用於武器。卡特政府最終對蔣經國政府發出警告,表示美國始終懷疑台灣考慮保留突破核子武器發展的潛在能力,而這將意味美國無法「繼續支持台灣電力計畫所需的國外核原料出口執照。」
此外,最新解密文件也首度證實,美國政府曾在冷戰時期將自家核子武器存放於日本的沖繩島,但因核武在該島的存在是個公開的秘密,這項揭密就不那麼讓人感到有趣了。
台灣研發核武起自老蔣 終於張憲義叛逃
2016-02-21 聯合報 記者洪哲政/綜合報導
2016-02-21
美國當年阻止我國發展核武的細節,曾由出身中科院的退役上校、核工博士賀立維出書詳盡披露,書中引述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一份國家安全文檔中的資料指出,台灣發展核武關鍵與最高決策者,是當時的蔣中正總統;而美國早在一九六六年開始干預台灣核武研發,一直到一九七六年九月都在試圖阻止我國擁有獨立的核武研發能力,但一直到張憲義事件後,才真正握有台灣研發核武實據,強制關閉了實驗室。
蔣中正延請以國核彈之父
賀立維所撰「核彈MIT」一書,第五章「台灣核武發展史」指出,台灣研製核武,可回溯到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共在新疆羅布泊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並在一九六六年完成氫彈試爆。
蔣中正因此決定發展核武,在延請被譽為「核彈之父」的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恩斯特.大衛.伯格曼協助,成立直屬國防部的中山科學研究院籌備處。
中科院四研究所負責研發
當時中科院有四個研究所,第一所負責彈頭,為核能研究所;第二所負責結構設計,為機械研究所;第三所負責電子通訊,為電子研究所;第四所則為推進劑化學化工,為化學研究所。分別負責核彈的彈頭、彈體、導引與推進劑。
我國當年就根據以色列發展核武經驗,延攬專家到中科院,在一九六八年設立「新竹計畫」,陸續成立核一、二、三廠,利用核電廠使用過的核燃料提練製造核彈所需的鈽同位素。之後於一九七二再立「桃園計畫」,設置重水式核子反應爐,取得鈽239。
蔣經國繼續支持核武計畫
蔣中正一九七五年病逝後,蔣經國繼續支持中科院核武計畫。十三年後,就在蔣經國病逝前數日,中科院軍官張憲義叛逃,美國強力介入,我國核武發展自此終結。
美以居留權、金援挖情報
我國成立中科院後,美方一度高度關注,尤其針對第一所。賀立維引述前駐美代表「錢復回憶錄」回憶張憲義叛逃事件的內容說,「當時中科院負責人對美國有強烈反感,不時峻拒美國大使館或軍方希望參觀中科院的請求」、「根據一些與美國情報界有關的友人告訴我,中科院派赴美國深造的研究人員,時常會被美方接觸詢問,是否盼獲美國永久居留權及經濟援助,只要他們返回中科院時能提供美方所需的情報資料,這些好處就可輕易得到」。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有個解密文件—美國駐華大使館發給美國國務院,以「中華民國的核子意圖」的電報談話備忘錄中,是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拜訪當時我外交部長沈昌煥時,提及台灣準備建立核廢料再處理的技術,沈昌煥答覆:「台灣若此時建立這種再處理設施,是一件『傻事』(Stupid)」,沈昌煥保證台灣不會做這些事。
賀立維在書中說,但張憲義事件讓我國第一線外交人員,不知該如何面對美國官員。
美吸收張憲義掌握證據
根據賀立維在書中出示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台灣在核武發展上的新證據」國家安全文檔,報告提及,美國是在一九六六年開始干預台灣核武發展,防止任何核武原料進入台灣;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三年,美國不鼓勵我國從西德購買核廢料再處理設施,不願台灣擁有相關能力;一九七三年有來自台灣核能官員私下向美方通報,台灣有核廢料再處理的熱室設備,位於桃園龍潭的核研所內,因此美國準備派一個考察團來台查證;一九七六年九月,美國曾試圖阻止我國擁有獨立核武研發能力。
賀立維在書中指出,我國向西德採購核子反應爐,因政治考量被拒絕,但我國後來還是向加拿大採購一座重水式核子反應爐。隨後美國的情報重點,就一直在監視台灣是否有核廢料再處理設施,一直到一九八八年美國吸收的張憲義叛逃,美國才據張憲義提供的情報,關閉台灣的核廢料再實驗室。
美解密文件 揭露台灣發展核武受阻過程
2016-02-21
•大陸在1960年代獲得核子武器,使台灣獲取核能力的興趣大增。
•電文解密,揭露卡特政府曾試圖監控台灣有否遵守1976年關閉核計畫承諾。
美國政府公布最新解密完整文件,首度披露台灣曾在1970年代末研發可用於武器的核技術。美國整個1970年代堅決阻止台灣獲得先進核技術的片面努力,以免台灣進一步發展出核子武器。
網路雜誌「外交官」(The Diplomat)20日報導,美國採此立場主要基於擔心台灣若發展核武,台海緊張局勢將大幅升高。中國大陸在1960年代獲得核子武器,使得台灣獲取核能力的興趣大增。美國智庫「東西中心」的安全專家饒義(Denny Roy)曾指出,台灣核子武器計畫在1960年代末展開,曾數度嘗試獲得外國核技術並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報導原文)
國際原子能總署兩度抓包
最新解密文件揭露了美國卡特政府與台灣政府就核議題進行外交接觸的細節。1976年9月,亦即在卡特就職的幾個月前,台灣與美國達成了旨在永久關閉核計畫的協議。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保證不會發展核廢料再處理設施。而做出此項保證的時間點,恰在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發現台灣試圖生產武器級鈽與濃縮鈾之後。
這些文件具體上說是兩個解密電文,揭露卡特政府曾試圖監控台灣有否遵守1976年的承諾。根據第1份解密電文,
“IAEA檢查人員1977年發現台灣試圖把台灣研究用反應器的廢核燃料拿到設施外使用,違反了安全防護規定。該反應器在IAEA發現後便被中止運轉,之後在卡特政府與台灣政府訂定條件後才得以重新啟動。”
卡特對蔣經國下最後通牒
第2份解密電文重點則是台灣後來在鈾濃縮技術上的研究工作。
“美國政府核專家1978年來台時發現,台灣國家研究機構科學家一直致力研發雷射鈾濃縮技術,而該技術顯可用於武器。”
卡特政府最終對蔣經國政府發出警告,表示始終懷疑台灣考慮保留突破核子武器發展的潛在能力,而這將意味美國無法「繼續支持台灣電力計畫所需的核出口執照。」
此外,最新解密文件也首度證實,美國政府曾在冷戰時期將自家核子武器存放於日本的沖繩島,不過由於核子武器在該島的存在基本上是個公開的秘密。
台核武研發 起自老蔣 終於張憲義叛逃
中科院退役上校、核工博士賀立維所撰「核彈MIT」書中指出,台灣研製核武,可回溯到1964年10月16日,中共在新疆羅布泊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並在1966年完成氫彈試爆。
蔣中正因此決定發展核武,在延請被譽為「核彈之父」的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恩斯特‧大衛‧伯格曼協助,成立直屬國防部的中山科學研究院籌備處。
蔣中正病逝後,蔣經國繼續支持中科院核武計畫。13年後就在蔣經國病逝前數日,中科院軍官張憲義叛逃,美國強力介入,我國核武發展自此終結。
美國早在1966年開始干預台灣核武研發,直到1976年9月都在試圖阻止我國擁有獨立的核武研發能力,但一直到張憲義事件後,才真正握有台灣研發核武實據,強制關閉實驗室。
美證實我國曾研發核武 國軍:決不用核生化武器
2016-02-21 自由時報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針對美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報導台灣1970年代發展核武,國防部21日特別表示,國軍遵循國際公約及政府政策,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不儲存、不使用核生化武器,這個立場不會改變。
《外交家》雜誌20日報導,美國政府最近解密的外交歷史文件指出,台灣蔣介石政府確實在1970年代試圖發展核武器,被美國至少兩度阻止關鍵技術的取得,直到1988年國軍核能專家張憲義判逃美國事件發生後,才迫使台灣關閉所有研發核武的設施。
對於相關報導,國防部21日特別發布新聞稿澄清,強調我國早已明確宣示,國軍遵循國際公約及政府政策,不生產、不發展、不取得、不儲存、不使用核生化武器,這個立場不會改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