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F-15火控雷達照蘇-30 傅已進入「鎖定」狀態.
2016-07-06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ETtoday
中國國防部4日披露,解放軍2架蘇-30戰鬥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例行性巡航時,遭到日本2架F-15戰機高速逼近挑釁,甚至開啟火控雷達照射。對此,大陸空軍專家傅前哨指出,中日兩種攜帶空對空導彈的重型主力戰鬥機,利用高機動性空戰動作進行「鬥法」,日方挑起的危險行為容易「擦槍走火」。
近日中日戰機對峙事件頻傳,日本多次對外宣稱,航空自衛隊針對中國軍機的緊急起飛次數連創新高。而大陸也在4日公開解放軍2架蘇-30戰機,於6月17日在海防空識別區例行性巡航時,遭到日方2架F-15戰機高速逼近,甚至開啟火控雷達對中方戰機照射。陸方飛行員立即採取戰術機動措施,最終日機投放紅外線干擾彈後逃逸。
傅前哨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指出,通常戰機的火控雷達運作模式包括大範圍搜尋的「掃描」、確定目標的「跟蹤」以及準備攻擊的「鎖定」。日方戰機開啟火控雷達對中方戰機進行照射,表明其雷達已經進入「跟蹤」甚至「鎖定」狀態,這是非常有敵意的舉動,屬於嚴重的挑釁行為。
傅前哨進一步強調,日本F-15最後釋放紅外干擾彈後逃逸的行為表明,解放軍蘇-30戰機在遭遇挑釁後,通過規避和機動動作,已占據F-15的後方或側後方有利位置。「這一方面表明蘇-30的近距離機動能力優於F-15,另一方面也顯示解放軍飛行員採取『含而不發』的應對措施非常得當。」
中國國防部則指出,日機的挑釁性行動極易引發空中意外事件,危害雙方人員安全,破壞地區和平穩定。中方要求日方停止一切挑釁行為,同時盡早同中方相向而行,排除有關談判障礙,為啟動和運行中日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創造條件。
中戰機企圖攻擊日戰機 反咬日挑釁
2016-07-06 自由時報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前航空自衛隊中將織田邦男上月廿八日在網路雜誌爆料,中國空軍戰機曾在東海上空對自衛隊戰機做出「類似攻擊動作」,但遭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萩生田光一否認。不過,中國國防部四日卻反咬日方挑釁,指控日本兩架F-15戰機在六月十七日「高速逼近」中國兩架蘇愷三十戰機,還開啟射控雷達掃描。在中方採取戰術機動等措施後,日機投下熱誘餌彈後「逃逸」。
應對中機 日機緊急升空創紀錄
萩生田五日再度反駁,重申日機不曾挑釁中國軍機。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五日也公布最新的統計資料,指出空自戰機今年四月到六月間緊急升空二八一次,其中光為應對中國軍機就多達一九九次,佔七成比例,不僅比去年同期增加八十五次,也創下最高季度紀錄。統合幕僚監部還指出,中國軍機的活動區域有南下趨勢。
織田指出,中國戰機六月間在東海上空不僅越界南下,還對日本緊急升空的空自戰機採取「類似攻擊動作」;空自戰機啟動自我防禦裝置,在迴避中國戰機飛彈攻擊的同時,也迅速離開戰域。織田表示,這是空自成立以來首次被捲入「空中格鬥」事件。
織田在文中並未指明詳細日期及雙方機型,日本產經新聞及共同社向防衛省幹部求證,雖獲多人證實,但仍無法確定中國戰機進逼到何種程度。
織田文章發表後,萩生田隔天代表官方出面否認。他表示,六月十七日當天,空自戰機曾因中國戰機南下而緊急升空,但未遭遇被攻擊的動作或飛彈攻擊。
中方指日機開啟射控雷達掃描
不料,事隔一週,中國國防部四日在官網的記者問答網頁中提及此事,意外證實日中空中格鬥事件並非空穴來風。中方宣稱,六月十七日兩架蘇愷三十戰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例行性巡航時,兩架日本F-15戰機高速逼近挑釁,開啟射控雷達掃描中國戰機;中方採取戰術機動等措施後,日機投放紅外線干擾彈逃逸。
日本媒體報導,中方所指紅外線干擾彈應為熱誘餌彈,這部分的說法也與織田所言「空自戰機啟動自我防禦裝置」不謀而合。
然而,針對中國這項指控,萩生田在五日的記者會上仍予以駁斥。他表示,自衛隊緊急升空因應中國戰機符合國際法及自衛隊法,並未挑釁中國戰機,並重申中國軍機並未做出危險行為,日方亦然。至於中方指稱日機投放紅外線干擾彈後逃逸,萩生田則以「沒掌握」一語帶過。
中國空軍今年列裝4架運20
如果加上機號788、789兩架與生產型差別很小的原型機則今年中國空軍可以收到6架運-20運輸機。
新浪網說,與2000年前中國空軍長期每年裝備一架運-8的速度相比,如果這樣的速度可以持續下去,只要5年左右就可以完成對現有伊爾76機隊的換裝。對於中國空軍的戰略運輸力量是一個好消息。
1991年開始交付中國的一批伊爾-76服役至今已經超過25年,各種壽命都所剩無幾;而近年來交付的10多架翻新二手機剩餘壽命較長,即使在未來運20完成運輸機隊的換裝後,依然有相當的利用價值。
運20在氣動外形上參考了伊爾76和C17的部分設計,整體佈局採用懸臂上單翼、無翼梢小翼、前緣後掠等,該機長47米,翼展45米,機高15米,最大速度92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超過7800千米,實用升限13000米,最大載重量66噸,最大起飛 重量220噸,採用4台D-30KP-2型渦扇噴氣發動機作為主要動力,未來換裝大陸國產WS-18或WS-20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