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改為預警機 將是一件荒謬的事
近日,有專家表示大陸需要裝備大量運-20運輸機,並且還需要大量在大運基礎上開發的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然而,運-20作為大型運輸機可能適合改裝多種機型,唯獨最不適合改裝為預警機。
據鳳凰網報導,從世界現有的各種預警機來看,很少使用大型運輸機作為機體平台,僅俄羅斯A-50和大陸空警-2000使用伊爾-76作為平台。從外形上看,大多數預警機機身都較為狹窄,而不是像大型運輸機一樣『身寬體胖』,這幾乎是一個設計規律。
除專用平台外,預警機的改裝平台多以民用客機為主,少數採用中型運輸機,僅T-50和空警-2000例外。舉例來說,美國E-3和E-8使用的是波 音707客機,E-737、E-767分別為波音-737、767客機,瑞典『愛立眼』預警機使用過薩伯-2000、EMB-145支線客機。
從設計角度看,預警機機身越修長越好,越短粗越糟。
因為,預警機基本性能取決於預警天線的尺寸。因此,同樣重量的飛機,機身越狹窄,機身也就越長,安裝更大尺寸天線也就更有優勢。
反過來說,無論是圓盤天線,還是平衡木天線,『身寬體胖』的機身只會限制預警天線性能,或者雷達尺寸性能相同,機身卻更笨重。
大陸空警-2000使用伊爾-76作為平台,是不得已的事情,因為當時大陸找不到其他噴氣式飛機作為改裝平台。但是,如果大陸未來預警機仍然不得不用大型寬體運輸機,那就是一個荒謬的事。
據估計,空警-2000的預警雷達天線直徑寬達14公尺,而伊爾-76機長不過46.6公尺,在設計天線位置時沒有多少冗餘空間,嚴重影響機體平 衡,導致飛行操縱穩定性差。伊爾-76最大起飛重量已達170噸,而運-20卻超過220噸,機長卻也只有47公尺。也就是說,運-20比伊爾-76還重 30%,改預警機後,雷達性能也只能和空警-2000大致相當,而操縱性能可能會更差。
所以說,如果要研製新的預警機,不如重新設計一款瘦身的噴氣式機體作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