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沱江艦」挺過這段坎坷期
2015年02月06日 作者:梅復興(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
海軍「沱江艦」日前遭退役軍官投書指稱有浮力不足之重大設計瑕疵,且艦指部因而下令停航。
沱江艦不僅是艘新船,也是一種採用非傳統概念設 計的船,對保守的國軍而言近乎是革命性的創新。但沱江艦係海軍首次建造這種船形設計,故仍需累積相關經驗。譬如說,該艦設計階段雖經詳細計算與多次模擬試 驗,建造時仍可能因艙間裝潢選料、非武器裝備?裝潢、生活設施配置更動等重量增加而導致在滿載狀態下噸位超出預期的情形,但距設計排水量極限顯然還有相當距 離,且仍在安全裕度之內。就沱江艦靜態與在航照片研判,交艦時(裝載全武裝及部份油料)吃水深度距設計載重線尚餘約20%裕度。理論上, 如果設計超重最嚴重時有可能導致水線排煙口進水或艦艉門航行中開?會灌水等問題,但這些情況迄今並未發生。可見沱江艦航行安全性無虞,但在滿載時極速確會 受到影響。不過,速率影響粗略估算約僅10%上下,且可藉調整油彈籌載重量得以恢復,這也就是海軍司令部回應稱該艦之模組化武裝可迅速抽換的澄清意義。
前述係原型艦經常出現的現象,世界各國造艦均是如此,並非我國或沱江艦所獨有,更不代表設計不良或存在重大瑕疵。發現缺失其實是對原始設計的驗證,以做為後續量產修正改進之依據。我們需要區分哪些是應該究責查辦的缺失或弊端,而哪些只是正常的驗證過程。社會大眾不斷要求國軍改革、創新、轉型。但進步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最基本的代價就是必須願意接受一定程度的風險。不嘗試就不可能有進步,零風險通常也意味 著零改變,或至少改進幅度速度遠遠不敷挑戰。主事者對創新需具有一定的概念,才能包容轉型進程中所可能遭遇的風險,而不是一遇困難就退縮避險。海軍需要如 此、國防部也需要如此、政府更需要如此。我們的社會也同樣需要與時俱進,以更成熟的觀念面對國防建設進步所必經的階段性坎坷,而不是總以負面批判、甚至見 獵心喜般的倖災樂禍心態看待軍方瑕疵缺點,卻忽視了國軍這次難能可貴、且值得我們鼓勵支持的勇敢創新嘗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