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軍售歧見 美中台都需改變
2015年04月06日 綜合整理
美中台關係因為「軍售」問題處處受限,國策會研究員李華球今日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認為,惟有台灣調整國防思維、美國修正對台兩手策略、中共緩和對台軍事威脅,才能化解美中台三方對軍售的歧見。
一、台灣國防戰略理念必須調整:在「少量軍購、多元面向、有效自產」的原則下,發展不絕對依靠美國軍售、不以中共為唯一假想敵的思維。此外,李華球表示,國防理念轉型與調整的關鍵,是與中共建立進行軍事互信機制,累積兩岸進入政治協商的氛圍和契機。
二、中共緩和對台軍事威脅:中共一直以為台灣購買武器,發展戰備,就是為了對抗大陸,甚至發展台獨。其實大陸如果改變了兩岸關係,放棄武力犯台的思維,台灣對於美國的依賴自然降低。尤其軍事互信機制建立之後,台灣對美軍購也可減少。
三、美國修正對台兩手策略:因為美中關係的起起落落,美國是干擾兩岸關係最關鍵的因素,而美對台軍售則是其中的主要手段,而美國有時又有意無意間支持在野力量以制衡兩岸關係,增加了兩岸的波折。
中國大陸一向認為,美國利用對台軍售牽制大陸,同時主宰台灣的國防戰略,並藉機進入西太平洋的戰略要衝,因此,軍售問題不解,美中關係在西太平洋的芥蒂就無法釋懷。
名家觀點-跨出軍售深坑
一、台灣國防戰略理念未能與時俱進:台灣目前財政狀況不佳,政府花費大量預算在國防戰備上,以台灣經濟待升,敵強我弱,實力懸殊的狀態下,台灣的國防戰略理念必須調整,在「少量軍購、多元面向、有效自產」的原則下,發展不絕對依靠美國軍售、不以中共為唯一假想敵的思維。
也就是說,台灣的國防戰略可以是非武力戰備的「政治安全」確保。意即,和中共建立進行軍事互信機制,取得台灣安全的和平保障;累積兩岸進入政治協商的氛圍和契機。這應該是國防理念轉型與調整的關鍵所在。
二、中共對台軍事策略判斷錯誤:中共一直以為台灣購買武器,發展戰備,就是為了對抗大陸,甚至發展台獨。就是因為「對抗」這個觀念錯誤,使得軍方對台海問題的主張,始終不放棄「武力統一」的戰略構想,兩岸最終一戰的觀念深植軍心。
為了統一和禦外大業,使得中共對美台軍售和兩岸和平發展雙軌軸線,顯得拿捏不定,這其實是中共自我設限的盲點。大陸如果改變了兩岸關係,放棄武力犯台的思維,台灣對於美國的依賴自然降低。尤其軍事互信機制建立之後,台灣對美軍購也可減少。
三、美國對台軍售的「以台制中」走向有誤:因為美中關係的起起落落,使得兩岸關係也顛顛波波。可以說美國是干擾兩岸關係最關鍵的因素,而美對台軍售則是其中的主要手段。
美中建交之後,美國為對台灣有責任,制定了《台灣關係法》明訂提供必要的防衛性武器給台灣,開啟了美台軍售的門戶。兩岸關係儘管已經走向和平發展,但美對台軍售卻只有更升級。而美國有時又有意無意間支持在野力量以制衡兩岸關係,增加了兩岸的波折。
中國大陸一向認為,美國利用對台軍售牽制大陸,同時主宰台灣的國防戰略,並藉機進入西太平洋的戰略要衝。軍售問題不解,美中關係在西太平洋的芥蒂就無法釋懷。當然,這也正是中美之間在此區的角力所在。
總之,若台灣不調整國防思維、美國不修正對台兩手策略、中共不緩和對台軍事威脅,美中台三方軍售的歧見就無法化解。(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特約研究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