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合約商 採購我無人機
2015-08-13 聯合晚報 記者仝澤蓉、洪哲政/台北報導 (記者程嘉文攝影)
第13屆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科技展今天在世貿一館登場,今年展覽亮點是無人飛機相關產品,此外今年首次有美國國家館參展,美國國防部合約商NASC也在現場與我國無人飛機製造商簽約,將採購價值逾百萬美元無人飛機。
本屆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總計126家廠商參展,較去年成長27%,最大參展單位是國防部設立的國防館,陳展國軍近年自力研發的各項飛彈、無人機、輕重兵器與軟硬體設備;其中最受矚目首度曝光的項目,是中山科學研究院所研發原名「長征計畫」的大型無人機與「海劍羚」防空飛彈系統、灘岸防禦火箭系統等國造新式武器。
「長征計畫」耗資近30億元,一度延遲交機,現改名為但在中科院航研所努力下,已完成兩架原型機,航研所原先因應空軍需求,將之定義為規劃為「兼具遠距偵蒐與即時反制打擊能力」的戰略型UAV系統。
消息人士透露,由於台海兩岸防空飛彈密布,因此指望飛行速度緩慢的無人飛機執行轟炸任務,成功機會恐怕不高。但是本機的機鼻尺寸夠大,足以安放一具搜索雷 達,因此可以擔任各式攻船飛彈(如國造雄風二、三型,美製魚叉飛彈)的遠程目標搜獲任務:由於飛彈發射載台(我方軍艦、飛機、岸置陣地等)受限於地球曲 度,因此對於地平線以外的目標位置就無法得知,此時可以利用UAV滯空時間長、雷達截面積小、不容易被發現的特性,在目標可能出現海域執行偵巡搜索,一旦 發現敵蹤,便將目標資訊回傳,使得我方可以在視距外替目標輸入位置座標,發射飛彈攻擊。
另外,有別於以往廠商自行參展,這次美國國家館首次由美國各州政府辦事處協會率領六家廠商成立,展示項目包括軍用夜視儀和X光相關儀器。
貿協也表示,近年來氣候變遷,天災頻傳,無人飛機很熱門,衍生龐大商機,今年無人飛行載具及應用區參展廠商從上屆的七家大幅增加到12家,國內無人機製造 商碳基科技與美國國防部合約商NASC公司簽訂代理契約,藉由NASC的代理,碳基科技生產的無人機將銷往北美市場,這是國內航太相關廠商首次與美國代理 商簽約,估計第一年採購金額將達100萬美元。圖片連結
無人機不輸陸 台版「掠奪者」現身

中科院航空研究所所長馬萬鈞12日受訪時表示,中科院在無人機的研發能力上,絕對不輸中國大陸,儘管中科院還未對此款大型無人機定名,但這款無人機的研發其實已暗中進行很多年,私底下工作人員都叫它「大飛機」。

馬 萬鈞介紹稱,國產大型無人機已具備成熟的自主起降(即下達指令後,無人機就能自主起飛和降落執行任務,無須人員操縱)、多機操控、空中中繼、聯網導控和即 時影像傳輸等多項能力,是以光學情蒐、偵察等目的而進行設計;至於未來是否裝載武器,在確認滿足導航、通訊、起降能力後,中科院才會視國防部需求嘗試各種 裝載。
台東某基地進行試飛
據了解,中科院研發的無人機在不影響自主飛行性能的情況下,載重量超過500公斤,因此,可以視需求掛載各式機炮、飛彈等武器,轉變成攻擊型無人機。
中科院此次展出的大型無人機編號為「MU-1612」,但其所公布的無人機試飛影片上所用機型的編號則為「MU-1611」,試飛在台東某空軍基地進行。
中科院官員透露,中科院已完成「數架」大型無人機的完成品及半成品,「MU」代表的意思為「中高空型無人機」;依據後續編號推斷,中科院可能至少完成了12架該機的完成品及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