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航空母艦,目前陸海軍最缺乏哪種軍艦?
2015-11-05 熱新聞 文:Sam Lee 圖片連結
經過20餘年的高速發展,目前中國海軍的主力艦數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海軍。目前中國海軍擁有遼寧號航母1艘,052C/D大型相控陣防空驅逐艦8艘,051B/C/052/052B/現代級等大型多用途驅逐艦11艘,051型導彈驅逐艦7艘,054/054A遠洋護衛艦24艘,056型輕型護衛艦25艘,053型導彈護衛艦28艘,071型船塢登陸艦4艘,核潛艇14艘,039/039A/基洛等常規潛艇40艘。水面作戰艦108艘,具有現代化作戰能力的主力水面艦達到73艘。
中國海軍的武器裝備技術也達到西方國家先進水平,其中海軍艦載指揮系統,相控陣雷達、紅旗9/紅旗16導彈垂直發射系統,鷹擊-8/鷹擊-18反艦導彈,130毫米艦炮,均為世界最先進武器系統。
有了數量較多的主力艦,也有了較先進的作戰武器,還不足以稱為強大的遠洋海軍。因為海軍艦隊在廣闊的海洋深處執行高強度、長時間的戰鬥任務,耗費的燃油、彈藥和生活物資都是天文數字,如不能頻繁進港,就必須進行海上伴隨補給。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海軍的遠洋補給艦的數量較少,噸位較低,成為製約中國海軍大發展的主要瓶頸。一支遠洋海軍應該由多種類型的作戰艦艇構成,艦艇的數量和作戰能力還必須均衡可靠,不能有明顯的短板。目前中國海軍最缺乏的不是航空母艦,而是補給艦。
以美國海軍為例,美國海軍目前擁有4艘排水量5.4萬噸的「薩克拉門托」級大型高速綜合補給艦,4艘排水量4.9萬噸的「供應」級大型高速綜合補給艦,以及10艘4.1萬噸的T-AKE乾貨彈藥補給艦和T-AO高速補給油輪。這近30艘補給艦可為美國海軍177艘主力水面艦提供遠洋補給。每艘補給艦隻需要為5艘水面艦服務。
而中國海軍目前僅擁有兩代3型共5艘遠洋綜合補給艦,要為數量高達73艘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主力水面艦提供補給,平均每艘補給艦要為近15艘軍艦服務。尤其在近五年,中國海軍的遠洋任務日益繁重,每年需要執行亞丁灣護航,環球航行,十幾次大型聯合演習,海外搜救和非軍事任務。因為中國在海外沒有固定的海空基地,海軍艦隊在執行遠洋任務時無法獲得岸基補給,必須依靠補給艦進行海上補給,這使得現有幾艘補給艦處於高強度運行狀態,年均出海天數在200天以上。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接觸遠洋補給,第一代補給技術是1972年海軍打撈觸礁沉沒向陽紅號時臨時採用的油輪簡單舷側補給。 1980年海軍為執行南太平洋洲際彈道導彈試驗,組織建造了第一代900型綜合補給艦(北約稱為福清級),1979年12月首艦交付海軍服役,該艦滿載排水量2.1萬噸,共建造4艘,因當時海軍遠洋任務較少,將其中一艘改為普通油輪,另一艘出售給巴基斯坦,自用僅留2艘。
1996年中國海軍用一艘烏克蘭進口的油輪改裝了青島湖號大型補給艦,排水量3.7萬噸,該艦裝有從俄羅斯進口的綜合補給設備,技術比較先進,但航速較低,只有16節,是目前世界上航速最慢的艦隊補給艦,不能跟上遠洋戰鬥艦編隊的機動速度。
2003年中國海軍開始服役新一代的903型綜合補給艦,該艦排水量2萬噸,具備橫向、縱向、垂直和靠幫補給的能力,可兩舷三向四站同時補給,最高航速19節,補給量15000噸。目前已經服役4艘,還有2艘預計於2015年服役。
與美國海軍相比,中國海軍的艦隊補給艦性能有著明顯差距,一是噸位太小,除由民用油輪改裝的「青海湖」號排水量3.7萬噸,其餘最新的903型補給艦的排水量僅為2萬噸左右,已經不能適應總噸位迅速膨脹的我海軍遠洋艦隊的需求;二是航速較低,例如美國海軍的薩拉門托級艦隊補給艦,航速高達26節,與普通的大型巡洋艦和驅逐艦航速相當,可以緊密伴隨核航母編隊執行任務。而我軍補給艦航速多為10幾節,保有量最多、航速最快的903型補給艦最高航速也不過19節,遠遠不能滿足海上高速水面艦編隊要求。
隨著遼寧號航母的服役,按照中國海軍未來作戰需求,建設噸位更大、航速更高、補給能力更強大的大型遠洋補給艦船已是迫在眉睫。中國的下一代艦隊補給艦的排水量應在4萬噸左右,數量應在4艘以上。這樣在2020年前後,中國海軍可擁有4個型號的13艘大型補給艦,遠洋補給艦和主力水面作戰艦的比例可接近美國海軍,能夠基本滿足80艘主力艦的遠洋補給任務。
版權所有:louisyk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