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飛彈運輸車被中國拿到 俄國哭慘了?
2015年11月6日 中時報 社群分享 出版編輯:劉家宏 圖片連結
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的「白楊」M型洲際導彈運載車輛—MAZ79221,是世界上最偉大也是最出名的超級輪式重型整體式越野運輸車,據了解,車長18公尺的MAZ79221的前後各8輪動力轉向,底盤系統能適應各種路面環境,整車可在最低零下40度、最高50度的環境中工作,由於全車使用8軸16輪驅動,這意味著這個傢伙具有在崎嶇路面上出色的「貼地」越野能力,也就是說,該車可以運載60噸重的戰略導彈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草原上以4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狂奔。
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的「白楊」M型洲際導彈運載車輛—MAZ79221,是世界上最偉大也是最出名的超級輪式重型整體式越野運輸車,據了解,車長18公尺的MAZ79221的前後各8輪動力轉向,底盤系統能適應各種路面環境,整車可在最低零下40度、最高50度的環境中工作,由於全車使用8軸16輪驅動,這意味著這個傢伙具有在崎嶇路面上出色的「貼地」越野能力,也就是說,該車可以運載60噸重的戰略導彈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草原上以4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狂奔。
西方媒體形容這種由俄羅斯明斯克輪式牽引車廠生產的「史前怪獸」根本不是一輛汽車,而是一艘在地球末日才會派上用場的「諾亞方舟」,目前世界上這種超大型多軸重型載重越野車技術,只有中、俄、白俄和美國掌握,由於需要解決極為複雜的多軸系傳動系統和超大型動力裝置問題,沒有幾個國家能夠生產,所以多軸重型載重越野車一直以來都被蘇聯和今天的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作為戰略物資嚴格限制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通過特殊管道,獲得一輛「飛毛腿」B短程導彈MAZ系列發射車,並隨後開始仿製生產MAZ系列載重車,但更加大型的車輛技術由於難度太大,中方始終難以掌握。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明斯克機械廠連同前蘇聯一系列軍事工業資產被新獨立的白俄羅斯所掌握,為了防止中國獲得該車輛技術,美國和俄羅斯甚至聯手控制明斯克機械廠生產的MAZ車出口中國,但「有錢能使鬼推磨」,中國公司通過邀請技術工人和專家授課、建立聯合生產企業等各種手段掌握了MAZ載重車的關鍵技術,整體式焊接結構車架、油氣彈簧獨立懸架、多軸分組轉向、多橋驅動和動力分配設計原理,這就樣蘇聯最偉大的「工業奇蹟」和國寶就這樣被中國「螞蟻搬家式」的拿到手。
俄羅斯媒體稱,現在中國已經有三家企業可以生產運載能力達到60至120噸的超重型運載越野車輛,例如航太科工集團下屬三江萬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研製的WS-2900系列8軸特種車輛、東風-41導彈發射車等都是依據MAZ79221為基礎研發的。
CNN:中國軍力將取代美國霸權

在過去的70年裡,美國在軍事科技上始終致力於擁有「領先對手一代」的充分優勢,包含各式戰機與潛艦。大到整體國防戰略,小到作戰單位策略,無一不體現此點,美國也將冷戰以來各處戰場的勝利歸因於此。但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3日報導,中國將取代美國的優勢地位。
環球網報導,美國對軍事科技的重視始於二戰時納粹德國「神奇武器」計畫,德國在二戰後期曾希望透過該計畫扭轉戰局。當時,德國的戰機和火箭表現一點都不輸給美國的螺旋槳飛機,德國的超級坦克面對美國的M4坦克如入無人之境。幸好,這些武器出現得太晚,且規模太小,沒有產生太大影響,但卻從此影響美國的整個國防計畫。中國方面,近年來發展ZTZ-99主戰坦克,威力不容小覷。
由於重視軍事科技發展,美軍歷史上多次以少勝多。比如,美軍曾以相當於3分之1伊拉克前總統海珊軍隊的軍力成功攻入伊拉克,從此扭轉進攻方的軍力應為防禦方三倍的歷史經驗。然而,美軍在未來可能無法依賴這種優勢,其對手包含中國等國家正努力發展新技術。
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未來10年,中國有潛力成為「全球創新領導者」,以及全球各公司的創新中心。中國已在研發領域投資2000億美元(約人民幣1.27兆元),此金額超過歐盟。不論是民用領域的世界最快超級電腦,或軍方的攻擊無人機專案,中國目前都有涉及,其「神鵰」無人機至今仍為話題之一。
美軍與矽谷關係翻轉
同時,美國軍方和矽谷的關係也已經翻轉。主因是網路崛起,科技公司追著軍方要資金和任何會改變市場的新產品,如今,換成軍方跟在科技公司身後,美軍甚至被迫在矽谷設立新的辦公室,試圖跟上軍方計畫之外的科技步伐。
同時,美軍發展模式也暴露問題。美軍總是在一套系統尚未真正測試前就大量購買,結果導致目標總被鎖定在幾個「大到不能失敗」的項目上,且其中的科技並不全是最新的,此做法也限制美國當下和未來在軍事科技發展上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