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藉蘇愷-35 反制琉球F-22威脅
2015年12月07日 中時報 記者陳建瑜、蔡浩祥/綜合報導
俄國塔斯社6日報導,中國大陸採購的蘇-35戰機將於2016年開始,3年內完成交機,合約包括備用發動機及相關地面裝備,軍售金額約20億美元。
無匿蹤功能的5代機(四代機+)
中央社6日引述楊政衛分析,「蘇-35就是沒有匿蹤外型的第五代戰機」;蘇-35的航電設備基本上就是五代戰機,有全周界熱影像系統,能環視周圍景物並警戒來襲飛彈。
他表示,蘇-35配備向量推力發動機,在氣動力、飛控軟體及全機感測系統均不遜於第五代戰機。俄國著名飛行員試飛蘇-35與第四代機蘇-27後,形容後者「笨重的像轟炸機」。
蘇-35能在正負120度範圍內發現400公里內的戰機目標及90公里內的匿蹤目標,最多可掛14件武器,多種長程飛彈,蘇-35算是蘇-27家族的終極改良版。
考量中國近來在東海與南海均與鄰國多所爭議。楊政衛認為,解放軍考量鄰國是五代機F-35的潛在用戶,加上美國自2006年來,以訓練或迫降理由,將五代機F-22送至日本,迫使解放軍有所回應。
有效衝擊敵機後援
蘇-35可憑藉良好的自衛系統,有效反制F-22並展開攻擊,一旦F-22無法殲滅蘇-35,蘇-35就能衝擊F-22的後援。
楊政衛分析,只要解放軍出動2至4架的蘇-35,可讓F-22在100公里左右現形,若再藉蘇-35的管制能力,指揮中國大陸現有的蘇-30及蘇-27機群,戰力將大幅提升;而「24架部署在浙江一帶,就能平衡琉球嘉手納基地的F-22威脅」。24架就有其實戰意義。
至於對台衝擊,楊政衛表示,就算台灣取得五代機F-35,但大陸有寬闊正面面對台灣,可用雷達多方面偵測,因此其匿蹤優勢也早已降低,清除蘇-35就更顯不易。蘇-35掛載的長程武器可嚴重威脅台灣的地面目標,未來蘇-35在共軍服役形成戰力後,台灣屆時需更嚴肅思考遭攻擊下的戰力保存,而非死抱「以匿蹤戰機反制敵機」的思維。
中國購蘇35 或駐南海人工島
2015-12-06 星島日報
俄羅斯媒體透露,中國和俄羅斯已達成協議,中國將向俄羅斯購賣24架「蘇-35」重型長程多用途戰機。據稱這些戰機將部署在南海,因這種戰機具有短跑道起降能力,可以在中國於南沙群島填海建島修成的跑道上降落。
據報道,俄羅斯技術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切梅佐夫(Sergey Chemezov)證實,中國和俄羅斯已簽署24架「蘇-35」戰機合約,合同總額20億美元。
中俄自2008年就已開始商討,中國最開始僅希望購買4架研究用途,俄方則希望中國購買48架。有關評論表示,現在達成的合約顯示雙方都作出讓步,同時也是因為目前國際環境變成促了合約達成。
分析稱,在美國加強亞太地區存在以及日本加強軍備背景下,中國面臨快速提高戰鬥力的緊迫任務,其中包括海域巡邏能力。購買「蘇-35」是其最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案。據飛機設計者介紹,「蘇-35」被視為四代半戰機,完全有能力和日本的最新型「F-15」或美國的「F-35」隱型戰機對抗。
「蘇-35」的作戰半徑高達4500公里,中國可以利用其以換班的方式對南海進行不間斷巡邏。短跑道起降能力令其必要時可以在南海人工島嶼上部署,這些島是中國不會沉沒的「固定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