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C功能躍進 接手台灣海防最前線
2017-12-07 中廣新聞網
P-3C功能躍進 接手海防最前線(李人岳製作的新聞專題)
國軍向美國採購的P-3C長程反潛巡邏機經過多年交機和換裝訓練,終於在12月1日正式成軍全面擔任海上巡邏的戰備任務。相較於原有的S-2T反潛機,P-3C的滯空時間從3個多小時延長到12小時以上,可以進行長時間、大範圍的巡弋任務,航程更可抵達南沙海域。功能也從反潛為主,擴大到水面監視、偵察情蒐、搜救等工作。
此外還可攜掛魚叉反艦飛彈以及小牛飛彈,擔任攻擊水面艦艇的任務。
和S-2T的4名組員分別是2名飛行員和2名偵潛官相比,一架P-3C的當班組員有9個席位,除了前艙隸屬空軍的飛行員和飛航工程師之外,後艙6名偵潛官與偵潛士則隸屬海軍,領航官李宜真說,3位偵潛官、偵潛士分別操作雷達、紅外線和聲標、異磁偵測儀等裝備,並由戰術協調官統合資訊、下達戰術指令。李宜真:『大家會有共同的戰術圖像,我們有所謂的電腦,例如偵潛官看到雷達有個目標,他標定了,它就會跳帶大家的戰術畫面上,所以戰術畫面上大家看到的是一樣,但是每個人負責的領域是完全、非常大的差距,例如我是操作裝備,看雷達、紅外光電儀,那領航官要注意現在飛行的位置對不對、導航系統正不正確?但同時大家又是在同一個戰術情景,大家都要知道我們現在的目標,我們現在在做甚麼東西。』
空軍反潛作戰大隊副大隊長楊長進曾經在漢光演習執行過單趟長達12小時的耐航測試,他解釋,飛行機組員在起飛前3小時進行任務提示,2小時上場對飛機進行檢查和儀器參數設定,任務結束後還有任務歸詢和資料分析判讀,一趟任務全程可能要耗費17個小時。楊長進:『我們(飛機)上有很多電腦、儀器會記錄很多水下或水面的一些參數,回來還要再回放到MMSC(海上任務支援中心)做歸詢,所以歸詢大概也要2小時,加上前面3小時、後面2小時是5小時,飛行12小時,一天為了這個飛行就要花17個小時做準備....
除了空勤組員以外,我們的地勤人員,我們上場檢查飛機,機務士就要提前1小時10分鐘就要上場檢查飛機,如果你是7點鐘的任務,他等於3點鐘就要上場!如果在加上武器掛載的,要提前2小時要把飛機完成掛載,所以起飛前大概6個小時就開始有人要為了這批飛行做準備!其實人員工作的壓力和疲勞度,和原來的S-2T相比會大很多。』
大隊長徐善治和楊長進說,P-3C機隊目前還有夜間巡邏任務,晚間9點起飛到隔天7點降落,對於趁著夜間進行呼吸管航行或上浮充電的柴電潛艦有很好監控效果,但是雖然有2組人員替換,但長達10多個小時的任務時間,還是令組員相當辛苦,同時長時間盯著儀表,螢幕的藍光對於視力也有影響。
楊長進說,長程任務會搭載第2組替換組員,不過機艙內的空間其實有限,少數的臥鋪要保留給負責飛航重任的飛行員、工程師,其他人只能自己帶著瑜珈墊或睡墊到處打地鋪。曾經赴美參加換裝訓練的李宜真則說,飛機上雖然有廁所,但還是很不方便。李宜真:『我們是有個簡易的廁所嘛....那個廁所其實我們女生也是要站著上....它的尿斗就是直的啊....所以美軍他們也是這樣飛....就是大家會買一個小工具....站著上....但這都一樣,我們去美國人也是跟我們講說「要買這個喔,這樣妳才有辦法在飛機上上廁所....」總比S-2T好啊....S-2T還完全沒得上,你得憋著....』
提起赴美換裝,李宜真形容是「難得、辛苦、美好」的經驗,例如過去S-2T對新進人員的培訓往往是土法煉鋼,但接觸美軍的訓練流程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制度,除了最基本的研讀原文技令手冊之外,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上飛機前要先學如何逃生。李宜真:『在我們上飛機都還沒開始碰裝備的時候,他們就是像...海軍不是有救火操演?飛機上一樣做這些東西!但我們做的例如發生不明火源,大家怎麼配合?如果看我們做一次這個操演,大家會非常Shock.....因為做得跟海軍在船上那一套看起來是一樣的!那個口令詞、檢查的方式....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們就是3個操演:跳傘、不明火源、水上迫降,他們就是這3個操演一直重複,因為他們說要變成你的自然反應....』
同樣也是赴美換裝人員的分隊長黃僑文則回憶,在美國1年多,軍人也會想家,尤其當時他的小孩剛出生,還好多虧了即時通訊軟體。雖然經過辛苦而長時間的換裝訓練,具有戰術協調官資格的黃僑文強調P-3C的任務比S-2T更擴大,透過後艙組員的整合協調,可以強化情蒐、監控和偵察任務。
空軍P-3C反潛機與E-2K預警機混合編隊執行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