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海、南海競爭加劇 各國爭買潛艦

2015-12-23  世界日報 要聞組/綜合21日電

中國的軍力擴展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此同時,亞洲軍備採購開支也在迅速增加。尤其是南海和東海的主權糾紛不斷聚焦,亞洲各國在促進海軍現代化的同時,潛艦成各國購買的熱門貨。

「美國之音」21日報導,總部在倫敦的戰略防務情報(DSI)報告說,亞洲國防開支增長居全球之首,而在各國的武器採購清單中,潛艦高居榜首。DSI分析人員說,亞洲的潛艦市場目前的價值只有70億美元出頭,不過到2025年將增加到110億美元。這意味著亞洲有可能超過歐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潛艦市場。

報導指,SDI分析師斯戈蘭塔拉(Sravan Kumar Gorantala)說,在各方對南中國海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威脅和衝突感到擔心之際,中國、印度、澳洲和韓國成為潛艦的重要買家。日本已著手爭取海外軍售訂單,主要推銷日本「蒼龍級」潛艦。不少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有主權糾紛的國家還在添置偵察機。

泰國正洽談從中國購買三艘柴電潛艦,以趕上越南的海軍能力。2009年,越南引進了俄羅斯製造的三艘「基洛級」攻擊潛艦,還訂購了另外三艘,這是價值26億美元的交易的一部分。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勢,菲律賓和印尼也著手洽購俄羅斯製造的「基洛級」潛艦。

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防務分析專家塞耶(Carl Thayer)說,越南應對潛在衝突的策略是「讓中國的打擊部隊盡可能地遠離越南海岸」,南中國海主權糾紛導致了「越南史無前例的海空軍現代化」。「越南並不預期與中國發生常規戰爭或戰區戰爭,他們考慮的是,在某個低得多的程度上突然爆發衝突時,越南應具備一定的能力威懾中國而且能給中國造成一定損失」。

新加坡拉惹勒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說,增加潛力戰力是「向弱者提供對付強者的武器」。不過他也表示,各國海軍還需要克服一些挑戰,包括與潛艦有關的資金、技術、後勤和人力問題。他說,「那些購買潛艦的國家不一定全都掌握了水下作戰能力。」

越南買進三艘俄製「基洛級」攻擊潛艦後,請求印度在一處水下作戰高級培訓學校訓練500名越南潛艦兵。越南的問題是缺乏作戰經驗,也缺乏有假想敵的有效訓練。不過,塞耶說,越南需要認同並展開有友好國家參與的項目,而河內到目前為止還不願意這樣做。

日本海上自衛隊 解放軍亞太唯一勁敵

美國國防智庫日前發表文章指出,過去15年來,中國大陸解放軍海軍裝備已日趨成熟,除遼寧艦,解放軍還研製多款新式驅逐艦及護衛艦,皆進入量產階段,加上解放軍潛艦、後勤支援艦隻及海軍航空兵近年致力於現代化,預估解放軍海軍在亞太國家中除日本外,其精銳度與陣容將名列前茅。

環球網報導援引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於日前刊登文章指出,解放軍將增加6艘052C、12艘052D驅逐艦,加上原來054A型護衛艦,解放軍海軍顯然已經解決防空薄弱的難題,作戰能力也獲得大幅提升。

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國對海權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過去在戰略上強調近海作戰,聚焦於沿岸地區及相關海域,防止敵方進攻登陸,但效果有限。後來則轉為遠洋作戰,並逐漸拓展為常態性行動。
至於拓展海權的主因,來自對能源的需求,2014年起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日消耗量超出其產能610萬桶。因此中國80%左右能源進口都要經過海運,還包括幾乎所有從中東和非洲進口的石油及碳氫化合物等。另外,為有效掌握海權,解放軍也不斷提升軍備,過去解放軍艦隊裝備大量魚雷和飛彈,規格皆為短程,只能發動近距離攻擊,且艦隻普遍老舊,直到2000年後隨著國防預算增加,才逐漸購置或自產新式艦艇,演變至今擁有數量龐大的艦隊。

報導稱,解放軍海軍目前已能控制第一島鏈外海域,在柴電潛艦及核動力潛艇的支援下,解放軍海軍可封鎖商業及軍事交通,且海、空軍與二炮部隊的組合,對鄰近國家海軍造成相當威脅,並箝制各國空軍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k(烏龍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