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遼寧號航艦 將配短場垂直起降戰機?
大陸英文官媒報導,隨著大陸垂直/短距起降戰機(STOVL)技術更進一步,未來可望部署在遼寧號航空母艦或其他大型兩棲船艦上,對提升解放軍兩棲戰力極為關鍵。
英文《中國日報》引述專家分析報導,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研發取得進展,可以部署在遼寧號或其他船艦上。不過,專家也坦承,仍存在某些技術障礙。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表示,兩棲攻擊艦可部署直升機與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直升機用於反潛,垂直/短距起降戰機可執行中長距離的空中防禦與對地攻擊任務。
俄羅斯媒體今年4月曾報導指出,大陸可能以殲-31為基礎,建造垂直/短距起降戰機。不過,就連大陸軍事專家都認為即便獲得俄羅斯技術協助,現在要建造垂直/短距起降戰機難度仍相當高。
大陸軍事專家宋心之表示,殲-31採用第3代戰機的發動機,本身已經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如果大陸要研發垂直/短距起降版殲-31戰機,首先必須解決發動機的問題。
目前只有英國與美國合作研發的AV-8海獵鷹戰機與前蘇聯的Yak-38等具備垂直/短距起降功能的戰機服役,1980年代試飛的Yak-141因為冷戰結束,俄羅斯海軍缺乏經費採購與找不到買家,最後面臨賣不出去的窘境。
美國洛克希德•馬汀公司研製的F-35B隱形戰機為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第4代戰機,儘管已經研製20年,且即將服役,但其技術成熟度、可靠性等相關難題至今仍沒有消除。
短距垂直起降機 將部署遼寧艦
為因應南海局勢變化,並加強執行兩棲作戰能力,中國在研發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STOVL)技術層面已有相當成長。據了解,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 可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準備工作,還可以節省機艙或者是航母機庫的儲存空間。未來這類型戰機將部署在遼寧號航空母艦及其他艦艇上。
環球網14日報導,中方在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固定翼零件上的研發已有所進展。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表示,未來海軍可借重該型戰機,執行中遠距離空中防禦和空對地打擊任務;直升機則用於執行反潛任務,對於中國海軍在兩棲作戰能力將有相當提升。
莫斯科戰略技術分析中心高級分析師瓦西里‧卡申認為,如果中國的兩棲攻擊艦配備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將也可以當做輕型航空母艦來使用,一旦未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機研發完成並開始服役,將提高中國海軍在太平洋以及南海區域的作戰能力。
官媒披露:中國研製垂直起降戰機
2015-05-14
一位軍事專家表示,中國航空航天工業的研究人員們正致力於研製一種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STOVL)的飛機。這對中國海軍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垂直起降和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
據中國日報報道,垂直起降戰鬥機,是指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戰鬥機。垂直起降戰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 陸,對跑道條件要求低,能在前沿和攻擊艦上跟隨地面部隊部署和攻擊。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垂直起降飛機需要像直升機一樣,能做到垂直起飛和垂直降落。世界上 著名的該型飛機有英國的鷂」式和美國的F-35戰鬥機。
但垂直起飛對飛機的要求極高,在大幅度提高耗油量的同時還減少了戰機的載彈量。所以世界上主流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其實都是STOVL,亦即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的飛機。上文提及的「鷂」式和F-35戰鬥機在很多數情況下也是選擇短距離起飛而非垂直起飛。
我們日常所說的「垂直起降」飛機其實大多是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下文為保持內容不產生誤解,仍然沿用「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一詞。
中國開始研究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
「中國已經開始研製某些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的重要部件,比如發動機,」《航空知識》雜誌的副主編王亞楠告訴《中國日報》。「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出現已經超過四十年,這並不是什麼新穎的技術。所以我們的艦載機需要根據我們的實際需求和情況來設計。」
就在今年3月,中國官方的中航工業和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就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項目加工合作舉行簽約儀式,簽署了風扇部件的合作協議。這份協議稱該項目意在增強解放軍海軍部隊兩棲作戰能力並且填補該類作戰武器裝備空白。
有分析認為,該部件很可能是類似美國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上F135-PW-600發動機所採用的升力風扇部件,也標誌著中國可能已經重新啟動了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研發計劃。
與傳統的固定翼飛機相比,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準備工作,可以節省機艙或者是航母機庫的存儲空間。自1960英國的「鷂」式亞音速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戰機問世以來,該機型的這些優點使此類飛機廣受各國海軍青睞。
幾乎所有現有的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都基於「鷂」式飛機的設計,而該型號飛機構成了印度和西班牙海軍戰機的主力。
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試圖研製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飛機。早在60年代末,空軍向軍委辦事組和國防科委上報了《關於三五期間我國飛機發展問題的建議的幾點意見》。其中就明確提出要盡快解決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的問題。但最終該項目由於技術過於複雜而下馬。
根據西方軍事專家披露,解放軍曾在在70年代嘗試過夠買「鷂」式戰鬥機,不過最終因該機型造價過於高昂而放棄了求購。
王亞楠說:「儘管解放軍現在已經有了航母遼寧艦,但是任然缺乏研製和維護航母經驗。所以短期內解放軍航母的數量並不會增加。」「假設別國和中國在未來發生海上衝突,解放軍海軍數量有限的殲-15艦載機需要在執行遠程轟炸任務的同時兼顧航母戰鬥群的防空任務。」
如果中國擁有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戰機,該機型就可以負責航母戰鬥群的防空任務,從而使得殲-15戰鬥機可以大量執行遠距離的作戰行動。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內,中國在遠離自己國土的地方打一場仗的可能性極低。相比之下在自己領土內或者周邊海域發生小規模衝突的可能性則高得多。短距離起飛垂直降落戰機是應對這些衝突並提供空中支援的不二選擇。」王亞楠說,該型飛機也將是未來中國兩棲攻擊艦搭載的主力機型。
承擔兩棲作戰任務
2013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尹卓告訴中國中央電視台說,中國正在研製一種兩棲攻擊艦,這種攻擊艦的排水量比日本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大1.5倍——日本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的排水量為27000噸。
今年1月,香港軍事觀察家梁國樑在香港《明報》發表文章,稱中國正在建造一艘重達50000噸的兩棲攻擊艦,這 種攻擊艦能裝載20架直升機和12架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在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之後,中國政府決定建造兩棲攻擊艦。在利比亞內戰中,一些中國資 產被查封或者被毀,那時中國沒有多少軍事裝備能夠保護海外財產,」梁說。
「這種情形使得政府認識到兩棲攻擊艦的重要性。這種攻擊艦能完成多種海上作戰任務,並能組織撤退,完成人道主義救援任務,」他說,第一架中國兩棲攻擊艦將會在今年年底前建造完成,還說至少會再造4艘這樣的攻擊艦。
一旦兩棲攻擊艦建成,海軍就必須為其選擇一種合適的飛機。
根據梁的說法,兩棲攻擊艦的甲板相對較短,放不下固定翼殲-15飛機以及像武直10那樣的攻擊直升機。武直10速度慢,而且在配備武器方面選擇也極其有限。相比之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卻很快——F-35B戰鬥機的最大速度將近每小時2000公里,而且其火力也更強。
莫斯科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中國問題高級分析師瓦西裡·卡申告訴衛星通訊社說,「如果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兩棲攻擊艦配備了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這種攻擊艦就可以被當做輕型航空母艦來使用,這會進一步增強其作戰能力。」
同時,海軍軍事研究所研究員的張軍社大校告訴《中國日報》說:「海軍可以在兩棲攻擊艦上部署直升飛機和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直升飛機負責反潛任務,而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執行中遠程防空以及空對地攻擊任務。」
除了兩棲作戰和掩護重型艦載機,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還有別的用途。
如果空軍基地受到了攻擊,在普通飛機無法升空的情況下,短距起飛垂直降落飛機仍能起飛作戰,為修復受損基地贏得時間,增強空軍基地的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