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空軍首批4架蘇愷-35飛抵河北滄州.
2016-12-27 ETtoday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去年與俄羅斯談定的24架蘇愷-35戰機軍購案,已正式完成首批交付工作。據香港《東方日報》透露,首批一共4架的蘇-35已在25日抵達河北滄州飛行訓練中心,下步將進行該型戰機飛行員的培訓工作。外界預計蘇-35的入列,不僅能讓中國空軍戰力領先鄰國半代以上,更能深入東海和南海參與作戰行動,無疑是最好的「耶誕禮物」。
中俄在2015年11月簽署關於購買24架蘇愷-35戰機的合約,總價值達20億美元,每架約8300萬美元,當中包括俄方提供地面技術支援和備用的航空發動機,是中俄雙方近10年來最大一筆軍購合約。原先,俄方計畫在2017年開始逐步交貨,但最終決定縮短時程,並於今年的最後幾天提供第一批戰機。
公開的資料顯示,蘇愷-35配備2具AL-117S渦扇矢量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2500公里,在沒有空中加油的情況下航程可達3400公里,戰鬥半徑1600公里,除了12個外掛架之外,還配備一門30毫米口徑的機關炮。
蘇-35是俄羅斯目前擁有的最先進戰機之一,技術等級直逼第五代戰機,裝備了推力向量發動機和相控陣雷達,具備遠程、多用途、高機動性等特性。上月,最新出廠的4架蘇-35S從遠東共青城飛機製造聯合體(KNAAPO,中文全稱是「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俄羅斯的一個製造戰機聯盟)連續向西部轉場,且直接飛赴敘利亞戰場。值得注意的是,前後2批前往敘利亞的蘇-35S都是在出廠交付直接前往一線,這顯示俄軍對可靠性有相當的信心。
分析指出,蘇-35雖然沒有匿蹤設計,但相控陣雷達可以比美國現役的F-16更快發現對方,因此若與F-16一對一PK時,對手很難接近;而未來交付之後,可使解放軍空軍戰力領先周邊國家空軍在半代以上。
殲31改良版試飛 陸專家:定型還很久

殲31又稱為「FC-31鶻鷹」,是大陸自主研製的雙發動機單座中型第5代戰鬥機,2012年10月31日完成首次飛行測試。中國日報日前報導,殲31的改良版23日進行首次試飛。
人民網今天報導,網路流傳的試飛照顯示,殲31改良版外形略有變化,與2014年在第10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亮相的殲31相比,空氣動力設計有所改進,武器艙也加大。
尹卓接受大陸中央電視台採訪時說,殲31離定型還需要較長時間。這次試飛的是殲31第2架樣機,一款新型戰機定型前只有2架樣機試飛不夠,起碼要有5至7架樣機進行各種性能測試。
他指出,戰機服役前還需要做靜態試驗與破壞性試驗,檢驗飛機的成熟程度。取得準確數據後,戰機的武器系統、航空電子系統等會在不同樣機上檢測試驗。
對於外界猜測殲31未來可登上航空母艦,尹卓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並指殲31能承擔制空及對海對陸攻擊任務,是航空母艦艦載機很好的選擇。